8月5日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小卫星“天巡一号”成功发射一千天的日子,近日,南航“一分钟团队”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庆贺这个特殊的日子,同时藉此向无数奋斗在我国航天事业一线的航天人致敬!
整个视频时长3分23秒,主要通过手绘卡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天巡一号”的各种特性。“天巡一号”是南航自主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在轨质量仅为62KG,主要用于技术验证等空间科学试验。设计寿命仅为半年的它如今已在太空航行了千日之久,除了对地观测外,还完成了114个弧段,6万多个的在轨数据采集,此前,还对早前马航失联可疑地区的进行了观测。如果星上设备正常工作,“天巡一号”预计还能持续工作超过3年。
“我想,每一个设计师都不会忘记那一天,2011年11月9日,‘天巡’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自太原发射升空,就好像亲自送自己的孩子出远门一样,有兴奋,也有担忧。”提及“天巡一号”,副总师康国华总是有话说:“‘天巡’属于微小卫星,一般来说我们将卫星分为微小卫星、小卫星及大卫星,10~100公斤的卫星被称为微小卫星。微小卫星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反应迅速,已经逐渐成为航天界的新宠。小卫星还能编组工作,在单轨道或多轨道平面上构建起应急卫星体系,完成大卫星难以完成的重任。目前,‘天巡’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地观测、空间安全等,而在未来小卫星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此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相继成为有能力研制卫星的高校,而南航的卫星事业才刚刚起步,我国小卫星的研制能力也未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因此“天巡”的第一步走得异常艰难。二十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南航人边学习边钻研,在一次次的实验、争论中“熬”出这颗小卫星。“‘天巡’成功巡航千日对于我校,甚至于我国的微小卫星事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开发研制小卫星水平的极大进步。”康国华告诉记者。“尤其是我们首创的卫星在轨隐身技术,将成为未来卫星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在民事、军事卫星应用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制作这个微小视频的是来自南航航天学院的“一分钟团队”,团队一共有四位成员,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只是凭着一腔热情与对我国航天人的敬意不断地摸索、钻研、沟通、修改,最终完成了这个视频。“视频文稿中涉及大量的数据,为求精确,我们联系了‘天巡一号’的副总师康国华老师,跟他聊了一下午,收集了大量资料以后才开始写稿子。初稿完成以后我们与康老师反复沟通修改了数次才最终定稿。”团队的导演兼编剧唐溢敏介绍道。
除了需要整理确认大量的专业信息以外,异地沟通也是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假期的原因,团队成员分隔北京、南京两地,沟通变得十分不便。一次小小的修改需要通过电脑传输大量的数据,每次沟通都需要花上平时至少3倍的时间,熬夜渐渐成为大家的习惯。“暑假身边的同学们都出去疯玩了,我们却还蹲守在电脑前一点一点地改视频、画画,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不过,我们此刻所做的正是我们所爱的,每次的一点小成功足以带给我们同样的喜悦!我们享受这种感觉。”
此前,一分钟团队还制作过“一分钟共青团”、“一分钟毕业季”、“一分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校园公益视频,而目前他们正在策划“一分钟青奥”、“一分钟开学季”,“希望我们的一分钟可以给大家传递正能量,描绘出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团队队长房鑫表示,“一分钟团队不会停止,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