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南航人接好空中测控的第一棒!

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3170发布者:寇晓洁来源:叶陈晖、许颖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啦!

2017年4月20日19点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南航学生在两校区观看了此次“天舟一号”发射直播,共同见证这位太空“快递小哥”上天。两校区活动现场分别邀请了航天学院闻新教授和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康国华教授进行讲解。当晚,江苏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城市频道、江苏新闻广播对将军路校区活动现场进行了同步直播。

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一亮相便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快递小哥”。未来几个月,天舟一号将在太空中独自完成它的首单“太空快递”任务。


说到货物舱的设计,“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绝对是个“心机Boy”。

货物舱为圆柱形,舱壁周围为格状结构的货架,上面装有天蓝色把手,中间形成一个矩形过道。为了让未来的“客户”在舱内活动更安全、舒适,内部的地板采用了深色硬质结构,方便蹬踏,天花板为浅色。

上浅下深颜色的布局,可以营造出一种天地感,让人不会眩晕。”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张健说,在失重环境下,把手位置的设计要合理,必须要装在容易使力的地方,就连舱内的仪表、计算机的每个旋钮力也都要经过测试,“包括到位的 咔 的那一下,都是严格要求的,让人知道拧到什么位置到位。”


任务1    “太空加油”

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也需要“加油”。天舟一号这次就要进行一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为天宫二号在轨加注。这项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加油”过程要持续好几天。在天舟一号之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中,实现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任务2   “太空芭蕾”

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上演一场高难度的“太空芭蕾”——天宫二号转体180度,天舟一号从天宫二号下方绕飞,同时转体180度,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最终从“前”向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这项名为绕飞至前向交会对接的试验是为了确保未来航天器能从多个方向与空间站对接而进行的演练。


任务3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的升级”

天舟一号将完成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把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会对接过程提速到6个小时左右,就像是从乘坐“绿皮火车”变为乘坐“高铁”。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使载人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惬意,还可以让无法经历长时间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未来空间站的安全,方便空间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任务4  “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将开展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试验,接过组合体飞行的“控制权”,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这样做的原因是,在主飞行器短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另一航天器就可以发挥作用,进行“抢救”。


任务5  高大上的空间应用及技术试(实)验

虽然,天舟一号的主要功能是“运货”,但在满足运输货物需求的同时,天舟一号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能,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将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试(实)验。同时,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天舟一号将在完成飞行任务后,首次实施主动离轨,落于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为打造一个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贡献。


自今年三月上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转场后,崔岩就更加忙碌了。干起活来的时候,他一边抬起胳膊擦拭着汗水,一边和同事们检查着设备的状态,因为是测控第一棒,丝毫不敢马虎。

4月20日晚,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天舟一号发射任务万里测控的第一棒——位于海南最东面的铜鼓岭测控站,从火箭发射的第一秒到火箭发动机熄火,崔岩和他的同事,一直处于紧张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当中。当听到发射成功的消息,他们紧张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下来。


1998年崔岩考入南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大学四年,崔岩给时任辅导员沈伯秀的印象是“能吃苦、敢担当”。2002年毕业后,崔岩进入了某单位,一干就是10年。战风沙,斗严寒,率领所在团队先后完成百余项测试任务,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


崔岩在进行科研工作


2012年,当听说筹建多年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急需人才,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摆在面前的领导职务,申请调去当时还是红土遍地、蚊虫肆虐的发射场。2013年,崔岩和测控站其他同事正式进驻铜鼓岭营区,全面投入测控点号的建设工作。当时的住处,连张床都没有,他们就在空荡荡的营房里打地铺。海南气候闷热潮湿,蚊虫猖獗,睡一个安稳觉都成为一种奢望。


在这里,他和年纪轻轻的大学毕业生一起,用双手、汗水和对祖国航天的热爱,浇灌起了一座新型的国际航天城。由于技术过硬,他成为为数不多的专家型人才,一边要负责光测设备的出所鉴定、操作规程的编写,一边要负责测控总体方案的评审、校对,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正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某型光测设备开创了12天就投入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总是闲不下来的他,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应用隔离、硬件改造等技术手段解决装备腐蚀问题,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装备“三防”(防潮、防腐、防锈)技术专家


有人和崔岩开玩笑说:“航天发射是高科技事业,你搞‘三防’又苦又脏又累,看不出一点高大上。”崔岩答道:“越是高大上的事业,就越需要坚固的基石。我的名字里有个‘岩’字,只有做好这块基石,才能对得起我的名字!


去年,整个海南文昌发射场面临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大考。这是国字号任务,担当“天字号”责任,他与技术组所有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审方案、改材料、做试验……妻子和他在一个单位,两人刚刚诞生的女儿一周都见不了几次面。凭借执著和努力,光测组在去年连战连捷,取得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成功发射满堂红。


2017年4月20日19点41分,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一号”腾空而起,向全世界人民直播的画面里,就有南航校友崔岩的付出和身影。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崔岩学长接好了接好空中测控的第一棒,我们为他感到骄傲!晓南晓航坚信未来会有更多的NUAAers接过科研这根“接力棒”,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文字:新闻中心、部分来源于网络

照片由本人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叶陈晖、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