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基层动态丨航空宇航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剪影

发布时间:2017-06-13浏览次数:2454发布者:寇晓洁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本科生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在多方面引导着学生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科研素质,还要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航空宇航学院以制度建设、名师引领、方法创新、“教”“学”融合为抓手,为将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做出了有益探索。


因班制宜,育人育心

——航空宇航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剪影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航空宇航学院依靠独特的学院文化和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培育“三强”,即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拥有优良的资源,并不代表着学生教育就能自然落实落细,每个学生个体都属于一个班级体,班主任应该是这个群体的“主心骨”。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校内综合改革的试点学院之一,如何形成育人合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学院从做好班主任工作,塑造优良的学风方面切入,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初见成效。


制度先行,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更好发挥班主任在育人中的作用,规范、明确、可执行的规章制度是基础。2015年,学院出台《航空宇航学院班主任工作暂行办法》,这一制度对学院班主任的“选聘与管理”、“工作职责与要求”以及“考核与奖励”等方面均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班主任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较高的学术水平,由系所推荐,学院审核;班主任除了指导班级建设、协同辅导员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外,还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组织并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科创活动等;班主任的工作由学生、辅导员、教学办根据管理办法进行综合考核,每学期对班级每门必修课程至少听课1次,每月至少召开班会或组织活动1次,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学生有针对性单独谈话1次;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必须要有班主任工作经历且工作合格等等。



为了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学院每年为每个班级提供2000元活动经费,每学期给班主任计算32学时教学工作量,并给予经费补贴,总计年度支出30万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制度规范和充足的经费保障,让班主任的工作落到实处——细微至学生的个性培养,深入至班级的整体建设,为实现学院育人工作的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名师领衔,班导倾心倾力


有了制度规范和经费保障,下一步的关键就到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层面。航空宇航学院的班主任队伍可谓群英荟萃,由姚卫星、裘进浩等名师领衔的近100名教授、副教授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充足、坚强有力的队伍,老中青三代教师倾心奉献,丰富经验辅之新鲜活力,让学院的班主任队伍充满活力。



众所周知,学院办学规模较大,共有飞设、飞环、建环、土木和工力五个专业,四届本科生共计60余个面上班级。对于这些班级,学院优中选优,一位老师对应一个班级的原则配备班主任,同时注重激发系所班子和班主任的主体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面上班级基础上,还开设有冯如班、王适存班、钱伟长班三个培优班以及一个飞设专业卓越班。对于培优班,除了班级的班主任(也称首席导师),还增加了班级导师团,由一位本科生导师对应负责几位同学。钱伟长班的班主任由全国教学名师范钦珊、中科院院士朱位秋领衔;冯如班由全国教学名师昂海松领衔;王适存班则由院长夏品奇领衔。通过与知名导师的接触,学生的专业兴趣被激发、科研意识增强,专业思想逐渐养成。



育人是“良心活”,班主任与导师做好工作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付出相较于其他任课老师更多的努力和智慧。2015级502班是首届工程力学专业面上班,面对着刚入学时学生状态低迷而不能静心学习的班级现状,担任该班导师的青年教师严刚,时常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等休息时间赶赴江宁,为班级开设专业学习论坛、请系所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严老师的帮助下,该班学生存有的疑虑逐渐消除,对专业的认知也逐渐形成,整个班级状态也逐渐进入正轨。像严刚这般兢兢业业为学生全心付出的教师不胜枚举,他们是良师,也是益友。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的陈维建、吴惠祥老师,自掏腰包为学生们提供班级活动的文体用品;飞行器系的童明波老师、土木工程系的柯世堂老师,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帮助学生找工作;直升机系的韩东、高亚东老师,在学生考试前后多次往返两校区,与班级同学逐一谈心谈话、答疑解惑……还有许许多多班主任长期资助班级困难的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慷慨解囊。


因班制宜,创新工作方式


由于学院班级数量较多,专业间的知识区别度较大、班级间的生源情况也差异较大,因此,班主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上也需要因班制宜。



作为2014级飞行器设计专业102班班主任,陆洋老师同时也是本年级卓越班的班主任。在发现两个班级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后,陆老师对两个班级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需要从基础抓起,从学习态度上做文章的102班,采取“圈养式”:集体晚自习、学习互助小组、请学长作学习经验交流,甚至是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关心他们生活状态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而对于班级氛围较好,发展愿望强烈的卓越班,则按照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思路,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各类小型比赛、沙龙座谈,邀请学生科创大牛互动讲座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热爱,动手成为一种习惯。陆老师不仅仅因材施教,在班内形成互助氛围,更是通过班级间的联系来达到班级间的互助。他鼓励102班与卓越班联谊,一起参与动手活动,联系两个班级情感的同时,也让卓越班带动102班一起向前。



像陆老师这样在工作上有所创新的班主任还有很多,飞行器系的郑祥明老师就曾将他的班级培养成了“科创牛班”,指导“凤凰之翼”团队走向了2011年巴黎空客全球大学生航空创意竞赛冠军。直升机系夏品奇老师慧眼识才,组建了南航本科生“曙光”团队,参加2016年世界大学生旋翼飞行器设计竞赛,取得了全球第一名的好成绩。


深度融合,构建统一战线


班主任和导师阵容强大,但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仅靠一支队伍的力量就能做好的事情。作为学院本科生培养的两支主要力量,学院学工线与教学线深入融合,工作同思考、同部署、同考核、同总结、同反思,构建班主任工作的统一战线,努力做到目标相同、理念相通、措施相容。学院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联系制度、班主任工作联席会、教学学工研讨会、人才教育管理专题研究等方式和平台,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合力。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和辅导员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沟通方式,面上工作经常交流和沟通,特殊问题实时联络,确保工作的有效沟通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各年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班主任联席会议,会前辅导员们会对本年级学生总的学风建设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对特殊学生进行梳理,对未来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构思和规划,联席会上班主任老师、学工线人员会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按照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一起交流,共同研讨工作现状和改进思路。针对我院学习强度和难度都较大的情况,存在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学业问题的特殊学生,学院实施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双谈话+书面承诺书”制度,不放弃,不抛弃,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和帮扶。



一位大四飞设专业的同学说:“没想到我们的班主任还真是‘班主任’,不是入学见一次,毕业见一次,而是一直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你需要他,他就出现;不需要他,他就默默的关注着你。”



人们常说,每个学生个体对于学校、学院来说可能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而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真正走近学生需求,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诉求转化为工作的重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才能够做好这份工作,成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引导者。航空宇航学院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让班主任们更加深入地走向学生,走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