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是每个学院面临的首要课题。在发展的压力下,艺术学院没有“等、靠、要”,他们充分依托南航这个“金字招牌”,创新思路狠抓内涵建设,跨出校园争取各种资源,努力探索适合学院自身办学定位的特色发展之路。他们的实践证明,每个学院尽管条件基础各异、大小强弱不同,但只要敢想敢干、主动作为,都可以谱写出特色发展的精彩篇章;发展也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大手笔,每一步踏踏实实的探索和尝试同样可以汇聚为新的跨越。
火红的六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而艺术学院在此期间开展的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政产学合作、学术交流和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则进一步点燃了师生探求艺术真谛、投身艺术创作、感受艺术魅力的热情。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师生参与度高、受益面广,是学院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交叉融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课程融合,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小而全、专业过多,一直是艺术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一个争议性话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决非取消或缩减专业这么简单。
近年来,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让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嫁接整合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青年教师李子轶和范学智分别承担音乐表演(歌舞)专业《戏剧表演》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影视灯光设计》课程的教学,他们在两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专业和课程之间的壁垒,大胆删除了原有教学大纲中理论重复、内容陈旧的部分, 增加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观感受能力、增强课程特色和吸引力的新内容。教学汇报通过两个专业的学生合作推出的话剧《荒原与人》的公演形式呈现,既检验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也大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话剧也于6月15日和6月16日先后公演了两场,有两百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
跨院融合,开拓人才培养新思路。“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指出,要“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艺术学院意识到,学院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南航,充分利用我校航空航天和相关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积极推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上办出自己的特色。
机电学院和艺术学院设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联动、毕业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想法酝酿已久,双方的领导、教师也做过多次沟通交流,而6月15日在将军路校区图书馆举办的以“生活·艺术·智造”为主题、涉及机电学院和艺术学院4个专业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联展则标志着双方全面合作的序幕正式拉开。在此次联展中,机电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和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筛选出50多件优秀设计作品向全校师生联袂呈现,这些作品既源自生活,体现了作者所思、所想、所创,也融合了艺术与科技元素,彰显出自然理性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魅力。
合作办学,搭建共享共赢平台
国际课程,引入全新教学理念。今年3月,我校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作为双方人员交流互访的一项内容,6月6日至6月9日,来自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的讲师Joshua H. Legate为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戏剧灯光》国际课程。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美国相关行业背景介绍、主题创作思路分析及分组实践指导。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按照指导老师布置的内容开展设计创作。
一位参加课程的同学说道:“这个课程不局限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课程内容既与相关专业课程衔接,又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增强了大家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结合课程教学,Joshua H. Legate还组织了一场题为“The light in heart”的结课show,同学们则用光影的变幻阐释了对于音乐的理解,表达了对于人、社会以及世界的关切。
校地携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
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艺术学院做了一系列探索。2014年首批设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5年成立了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南航特色校园文化”为宗旨的砚湖书院,2016年成立了江苏民间表演艺术研究所。今年4月至6月,艺术学院和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局联合举办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南京白局表演艺术人才培训,这次培训由省级传承人马敬华和周慧琴两位老师亲自担当,经过两个月共48课时的集中面授,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出人意料的是,艺术学院的几位教师和研究生在本次培训中表现出色,高质量地掌握了老师所教授的曲目和曲牌,赋予白局崭新的韵味。在6月16日举行的汇报演出中,他们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让观众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江苏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谢建平先生认为,南航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探索了新的路子。
校企联姻,把产学研合作做实。经过前期友好协商,艺术学院促成国内知名舞台工程企业南京视野工程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企业挂牌设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学校设立“视野—南航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共同实施“视野—南航培训生计划”,在舞美设计及电气自动化、机械工程、市场营销等专业或方向,每年安排不少于10名学生进入企业定向培养。凡是通过订单培养,经企业考核认为合格的学生,可以优先留在企业工作。企业在南航设置“视野奖学、奖教金”,第一年额度为20万,用于奖励、资助进入培训生计划且取得优异表现的学生和为双方合作做出重要贡献的校方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支持南航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培养和挖掘文化创意人才。
在合作项目洽谈过程中,艺术学院坚持依托南航,主动为南航代言,通过向企业推介,把我校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等兄弟学院也纳入了合作项目。6月21日,学院邀请南京视野工程有限公司到校举行了人员招聘和培训生计划说明会,不少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培训和就业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高端讲座,拓宽师生学术视野
学术研究,一直是艺术学院的“短板”,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5月以来,艺术学院举办了《艺术前沿》系列讲座,为6月毕业季的名家高端讲座“预热”。
先是5月11日,学院邀请来自江苏爱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元,以“苏绣的前世今生”为主题举行讲座。5月24日,学院邀请西班牙知名设计师Sara Corvino举办了题为“Design for Society”的讲座。紧接着第二天,学院又邀请了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史亦彬作了题为“城市双修与建筑资源再利用”专题讲座。6月9日,学院邀请南京美术馆馆长刘杉杉做主题为“基督圣像画的艺术神学概述”讲座。
毕业季,学院又举办了3场高端讲座。
6月15日下午,学院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韩生教授为师生做了题为“文化个性资源与艺术形态创新”的学术报告,他的报告既有前沿理论的高度,又有来自国内外城市文化、戏剧艺术等不同领域实际案例的实践广度,有故事、有哲理、有数据、有格局。
韩生教授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未来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已成必须趋势,作为艺术本体而存在的内容生产将变得更为稀缺,这对于从事艺术理论、实践和创作的人才来说,意味着无限的机会。”报告结束后,他还同艺术学院领导、教师就学院特色发展的策略与路径选择进行了交流,他建议,南航艺术学科、专业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南航于的特点和资源,不要盲目跟随或模仿别人。
6月16日,中文核心期刊《福建论坛》总编、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管宁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设计—带着文化去串门”的学术报告。管教授的报告从文化遗产的传承,谈到现代设计的创新与转型,提出了诸多新颖的观点。
管宁教授强调:“要学会更好地利用传统资源为当下服务,用现代的眼光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美,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新的阐释与发掘,从而在传承中实现再创造。要实现这种现代性转换,应该秉持‘立足本土、融合现代、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原则,让传统文化的进化以新的形式和样态,进入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
6月22日,6月22日下午,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科罗拉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魏阳为艺术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艺术、人文与科学:博雅教育的意义”的讲座。魏博士的讲座从古希腊、罗马和中国的视域探讨了Liberal Arts的起源,进而介绍了哈佛大学博雅教育体系的实践和发展,他认为博雅教育的意义在于赋予个人以广博的知识和可转换的技能、强烈的价值观、伦理和投入社会的精神,它让个人勇于接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博雅教育更多地强调学习的方法,而非某一门课程或某种专业领域的研究。他还与到会师生就南航艺术学院未来在学校通识教育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成果展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临近毕业和期末,学院把以前由各个专业或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的毕业作品或专业课程结课作业统一纳入学院展示计划,这样既增加了各类作品的规模和影响力,也给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集中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学院将这些成果展示向全校开放,使全校师生都能从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受益。
学院举办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包括2013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The light in my heart”—《戏剧灯光》课程结课展、2013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2013级广播电视专业毕业作品展、 “生活·艺术·智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联展、话剧“荒原与人”—《戏剧表演》、《戏剧影视灯光设计》课程融合实验教学汇报、南京白局表演人才培训项目汇报演出、速韵—《快速表达》课程结课作品展等等。
来自其他学院的学生参观了“生活·艺术·智造”作品联展后说:“能在南航这样一所工科大学看到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展,真是太惊喜了,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办一些这样的展览。”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也希望艺术学院能够结合教学,将这一活动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