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理想信念专题活动丨红旗渠小分队代表发言

发布时间:2017-10-12浏览次数:1625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今年暑期,由近百名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基层党务干部代表、党外人士代表组成的三支学习小分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新疆马兰基地、河南安阳红旗渠及陕西延安开展理想信念及党性专题教育活动。期间,各小分队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参观、互动教学、讨论交流等形式,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寻初心、筑信仰、明志向、践行动,普遍接受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9月28日学校召开的2017年暑期教育活动总结交流会上,三支小分队分别推选出代表发言,现刊登代表发言全文,分享他们的收获与思考。

副校长施大宁率队前往红旗渠开展主题活动


【红旗渠小分队】

 红旗渠精神的六个维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高志宏

 

提起红旗渠,我既熟悉又陌生。我来自河南农村,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讲红旗渠,现在还看到有人抽“红旗渠”牌香烟。但始终未能去过红旗渠,只是知道那是在一段艰苦岁月中,我们河南人民克服各种困难修建的一个伟大工程。此次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我切身的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明白了周恩来在接待外宾时所说的那句话——“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红旗渠”——的真正含义。从红旗渠学习回来已两个月有余,然而红旗渠精神一直在我脑海回荡,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思考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学习总结汇报中我写了《学习红旗渠精神二十二问》,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仅仅汇报一下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6个问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1、修建红旗渠成功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期,国家一穷二白,林州财政更是举步维艰。修建红旗渠要资金没资金,要物质没物质,要技术没技术,要专业人才没专业人才,但是为什么红旗渠最终能修成呢?我想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杨贵、李贵这样的好党员干部,有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念,有大公无私的风险精神,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归根一句话,林州人有红旗渠精神。

 

但是如果非要说一条——只能说一条的话,修建红旗渠成功的原因,我不会说是以县委书记杨贵为领导的党员干部,也不会说是坚定地理想信念,也不会说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只会说一条:依靠群众!不是说以上这些不重要,而是说,对于所有的工作,群众是最为根本的。……

【阅读全文】

 

精神的力量

 航空宇航学院直升机系支部书记陆洋

 

7月10-14日,五天的时间很短,但学习的内容丰富而充实。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故居,观看话剧《红旗渠》、纪录片《红旗渠》、《巍峨山碑•杨贵篇》,与红旗渠劳模的交流,聆听丁建国院长所做的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传承和发展”。这些活动让我这个70后真切而深刻的了解和学习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故事。林县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苦干10个春秋,最终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成功了举世闻名的 “人工天河”——红旗渠。

 

一次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则是我对红旗渠精神力量之伟大的无限感慨。当天我在课题组微信群中写道“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人定胜天!有目标、有行动、努力、执着,成功终将属于你!”。今天,人们把它总结凝练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红旗渠精神。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谈谈我对这十六字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一)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身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

 

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但林县人民没有等、靠、要,而是自己动手、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桥自己修,没有测量工具就土法上马,在建设中学习、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创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依靠自身力量自力更生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死干、蛮干,而是聪明的干。为充分提高修渠民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杨贵等当时的主要县委领导还实行了两包(包工程、包炸药)三定(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逐级包工、一包到底、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等政策,大大激发了民众的工作热情,加速了工程进度。

 ……

【阅读全文】


 以红旗渠精神凝聚强大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致公党南航支部 陈勇江

 

7月10日至14日,在学校统战部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一起到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现场体验式学习,考察参观了红旗渠、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故居,观看了话剧录像《红旗渠》,特别是行走在主干渠的堤坝上,望着绵绵流淌的红旗渠水,无不惊叹林县人民劈山引渠的壮举:穿过太行山,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全方位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红旗渠精神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闪耀着人文精神与理性主义的光芒。我们一路惊叹,感慨良多,收获满满。

 

一、办大事必须要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领导核心

 

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水的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林县人民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建渠引水就成了全县上下的头等大事,成了如何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但在当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在面对技术装备匮乏、群众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等困难重重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要建设这么大的建渠引水工程,谈何容易啊。但以杨贵书记带领的林县县委在关键时期,顺应人民群众喝上水的期盼,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英雄气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不等待、不观望、不向国家伸手要救济的敢于担当和勇于担当,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果断作出了开辟红旗渠的英明决策,从而也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苦战十年,终于建成了红旗渠。可以这样说,没有县委书记和县委的领导核心,没有这个核心的坚强领导和责任担当,就没有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知难而进、敢闯敢干的局面,就不会有今天的红旗渠,更不会有今天林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