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应邀做客我校问天科学讲坛(总第126期),在能源与动力学院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吸气式推进的一些进展”的报告,黄志球副校长、宣益民院士、郭万林院士,校科协秘书长/高级人才办主任孙建红教授、人事处/高级人才办副主任黄国平教授,校科协副秘书长刘双丽,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谭慧俊教授等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刘鑫主持。
徐院士从“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始介绍,强调工程热物理学是基础学科,并讲解了研究方法,指出既要有技术创新,又要有知识创新;接着给我们介绍了“两类相对流面理论”,解释了如何从二维流动得出三维流动的解;徐院士还指出了,从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来看,有必要探讨新的增压原理,改变传统的增压方式,发挥激波增压的潜力。
徐院士最后做了总结:航空航天技术推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必循深刻认识其研制规律,从基础研究开始,加强应用研究,演示验证,促进型号研制,同时要重视使用发展。
报告会前,还进行了徐建中院士兼职教授受聘仪式,受聘仪式由我校人事处龚华军处长主持,黄志球副校长代表学校为徐院士佩戴校徽和颁发聘书。
简介:
徐建中,1940年生,研究员,工程热物理学家。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从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分布式能源系统、风能发电、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15.11--2020.11),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ISABE)执委,《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副主编。
长期从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叶轮机械三维激波关系,发展了三元流动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跨声速流动和粘性流动的数值解法,如跨声速流函数方法、非等熵势函数方法、拟流函数方法、略微简化Navier-Stokes(SRNS)方程、相干粘性层模型等;将科研成果成功地用于工程实践。近年来,关注新原理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1984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