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众多师生已陆续返回学校,但对于很多奋斗在科研岗位的师生来说,假期他们一直在忙碌着,“假期不需要上课,时间比较集中,是做研究的好时间”。他们大都坚持到大年三十才回家休息,年初三就又回到了实验室.......
这个寒假,东华湖旁的航空宇航学院和“国重”大楼仍如往常忙碌,甚至春节期间,仍有几十位师生在实验室奋斗。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今年迎接上级评估,这个寒假他们全力迎接评估。学院进一步完善与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江宁)管理委员会商议共建航空宇航工程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我校入选教育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工程力学教师团队也抓紧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学院牵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争取实现突破。同时,学院老师们也在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国内外项目。
这个寒假,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各学院在假期都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能源与动力学院在假期召开了两次院级会议研讨“双一流”建设方案。会后,各系召开了全系会议,各团队牵头人召开了团队会议,分别传达宣贯学校和学院的“双一流”建设要求和思路,并对具体的建设方案展开研讨。通过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学院各团队形成了具体的建设方案,并初步完成了申报稿的撰写。
这个寒假,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指引下,能源与动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将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研讨会上就智能发动机的研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经过充分的研讨,确定了可以交叉研究的切入点,组建交叉团队,进一步推进了开展交叉融合研究的进程。
假期里,他继续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军委科技委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投稿了一篇本领域知名的SCI期刊文章。而大年初三,刘向雷就已经从老家回到学校,继续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修改工作。除科研工作外,他还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方面。
这个寒假,自动化学院师生们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学院召开了第四次综合改革工作研讨会,各单位负责人结合党代会精神、围绕改革,从基层单位角度多方面分析工作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专题工作会议也在寒假举行。自动控制系和电气工程系的相关专业老师就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持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学院全力迎接2018年的专业认证,工作组各履其责。学科工作布置会也于寒假召开,利用假期形成具体方案。
“目前自动化学院导航、健康管理两个团队正在和其他高校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前期已经顺利通过了预评审。整个寒假大家都投入在材料撰写中,即使在这个温馨祥和的春节里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自动化学院赖际舟教授说,“勤奋、踏实是所有南航教师身上的标签,我们只是其中一员,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寒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门召开院领导务虚会研究学院开展优秀人才挖掘工作,进一步细化各小组海外引聘计划方案。
学院召开了全体教授参加的关于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论证工作,研讨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方案,确定了建设思路和2个重点方向。由学院长江学者吴启晖教授牵头,与无人机院共同组织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确定了共同开展无人机智能化感知、探测与识别、无人机智能芯片以及航电集成等学科方向,并对预期成效、建设内容及可行性分析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另外一个交叉融合学科方向,假期也专门召开了会议,由四个学院联合申报。
这个寒假,机电学院电加工与激光技术先进制造团队在党建、科研等多个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团队师生针对航天五院、核九院紧迫需求——陶瓷3D打印技术开展攻关,部分师生甚至奉献了整个假期参与两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撰写。此外,团队还代表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了“STEAM科普创新训练营”公益活动。
这个寒假,材料学院江苏省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程实验室顾冬冬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Fraunhofer激光技术研究所、比利时鲁汶大学等访问和交流。
团队与德方AndresGasser博士汇报交流了NSFC-DFG中德合作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研讨了激光增材制造国际研究热点及最新发展现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及合作领域。与激光增材制造国际顶尖专家、鲁汶大学Jean-Pierre Kruth教授、Shoufeng Yang教授进行了专题研讨,汇报交流了双方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了双方团队在人员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意向。此次出访深化了南航增材制造团队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国际化合作研究能力与水平。
这个寒假,暴雪和佳节丝毫未影响民航学院师生的科研步伐。
民航学院领导班子研究学院发展,谋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自然基金,展开两轮院内评审会并持续进行申报指导。围绕“双一流”建设开展多次学科建设研讨会,筹备新学期举办三项国际研讨会。
国家空管重点实验室师生在科研战线上马不停蹄,持续开展国家空管委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成果评估工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民航发展”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工作,与西北空管局围绕科技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联合建设江苏军民融合通用航空创新中心签约。
这个寒假,理学院召开了2018年度工作专题研讨会。从理工融合、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具体工作,提前组织和谋划2018年工作,为更好地助力“双一流”,推动理学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工作一直理学院的重中之重,研讨会充分研讨教学改革相关议题。
此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在紧张的比赛中。今年,我校共有26支队伍78名学生参加比赛。比赛期间,学院文杰、袁泉等10位数模指导教师放弃了和家人团聚,与参赛学生们一起备赛。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所有参赛队伍均按时按点完成了比赛内容。
这个寒假,对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周德群院长来说,似乎比以往更加忙碌。一放假,针对2018年国家自科基金与社科基金申报,组织学院教师进行了第一轮评审与辅导,接着又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第二轮评审会,为十余项国家社科基金做了点评和指导。
之后,召集MBA课程核心骨干教师与方向带头人开展了MBA项目发展规划研讨,并对CAMEA认证(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准备材料进行了工作布置。他说:“我们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踩准节点,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加快学院的发展。”
这个寒假,根据科研院统一部署,一放假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8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专家辅导工作便紧锣密鼓开展起来。王建文院长、张勤教授一对一分别全程跟进指导法学、公管两个学科的申报工作。
学院第一轮专家辅导正赶上南京暴雪,但这丝毫没有阻挡辅导专家、申报教师和学院领导的科研热情,辅导专家给申报老师提出了细致而中肯的修改意见,老师们利用寒假时间按照专家意见反复对申报材料进行了修改。除此以外,假期里学院领导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和地方的联系,拜访相关单位和部门,争取科研合作机会;老师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有的忙于科研项目的推进,有的忙于项目申报材料的撰写,有的忙于参加学术会议和活动,有的忙于带队开展社会调查。
这个寒假,艺术学院许多老师在寒假中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活动。院长张捷、副院长板俊荣和十多位申报人员先后参加了两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校内评审会,评审专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修改建议,与会人员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新年前夕,学院全体学科负责人参加了新一轮学科建设工作会议,针对学院原有两个一级学科和一个二级学科进行缜密规划,同时提出艺术与科学的新兴学科建设构想,列出了建设目标任务清单。
寒假中捷报传来,杨莉莉教授所申报的项目群舞《逐梦云天外》,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这是艺术学院教师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王立庆教授《为人民而创作》走社区巡展先后在南京金盏花艺术中心、金陵美术馆等地进行展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个寒假,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过得忙碌而充实。
为了更好支撑和服务南航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外国语学院在不断努力提高科研成效和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同时积极准备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申报。
今年的项目申报,得到了学校科研院的大力支持,在外国语院长范祥涛、副院长徐以中的带领下,寒假期间组织了三轮项目评审和辅导以及通讯评审。院长范祥涛教授更是亲自修改相关老师的项目书。经过努力,今年学院的申报书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为今年和未来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这个寒假,航天学院召开了“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论证会。会上,学院各团队就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的思路、规划、目标等进行了汇报,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金科、葛少卫分别进行了点评。
学院党委书记季海群带队赴京与某部的气象水文空间环境中心和气象海洋大队进行了参观和交流。学院领导分别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小卫星中心和空间系概况以及星座计划,气象水文空间环境中心对学院工作及星座计划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今后合作的方向初步交换了意见,气象海洋大队期望在数据成果的交流使用以及人员业务的培养学习方面开展合作。
这个寒假,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团队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为申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而努力奋战。
该团队依托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黄志球教授、副所长马宗民教授等十余位教师放假后一直在校研讨,期间暴雪围城也坚持每周研讨。春节前,周宇、陶传奇等骨干教师前往北大参加十五家项目单位集中封闭研讨,完成了项目初稿。
新春佳节软工团队的教师们依然没有停歇,大年初一,团队成员在线上继续进行讨论、修改、交叉评审,至今已完成课题项目申报书的第三稿。目前项目申报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完善。
这个寒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平旭院长组织全体教授和学科骨干召开了“双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划论证会,就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资源等学科建设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同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项目两轮评审与辅导,也在寒假期间进行。
假期中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不减,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重感冒期间,抱病前往各地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宣讲直到除夕;邓伯军教授积极撰写本学科领域知名CSSCI期刊的约稿论文,积极推进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收尾工作;刘琳教授抓紧时间落实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计划,修改了前期投稿到CSSCI杂志已录用的稿件,同时开始着手继续开展结项书稿的写作工作。
这个寒假,还有很多学生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其中他们中大部分一直坚持到春节前才回家过春节,有些学生整个寒假都选择留在学校。航空宇航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朱佳晨和能源与动力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徐凯龙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佳晨说,寒假留校要是给自己定的一些任务还未完成,包括探针的校准、实验数据的整理、文章的撰写以及一些数值模拟计算等,“任务完成了,年才过得踏实”。徐凯龙说,寒假里给自己定了几项任务,首先是研究生毕业设计相关课题试验,主要包括试验件的湿热老化处理以及相关追踪测试工作;然后也想要多阅读课题相关方面的文献,完善相关程序的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