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深化产学研工作,落实校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走深度开放之路,加快汇聚发展资源”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作出更大贡献,南航无锡研究院自4月以来,积极响应无锡惠山区经信局组织的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行动,依托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微纳制造、工业在线检测、电力电子领域五大研发服务平台,组建了教授领衔,专业教师、研究生、工程师共30余人参与的5个专业咨询团队,为当地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在无锡市惠山区首批25家受诊断企业中,有10家企业选择了南航无锡研究院,我院在所属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位居首位,品牌影响力大。
个性化诊断,量身制定智能制造方案
为积极推进《惠山区智能制造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围绕实现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惠山区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惠山智能制造“无锡领先,全省一流”目标,全区智能化改造诊断工作由惠山区经济与信息化局统筹协调。在惠山区经信局的组织下,经过互选,南航无锡研究院确定了“无锡蓝色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无锡双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惠山泵业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作为智能化改造的服务对象。
本着“需求第一,行业对口,服务为上”的原则,南航无锡研究院分别针对每家企业,组建了技术对口的咨询诊断专家团,每个专家团由2-3名专业教师、多名研究生及工程师组成,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了历经两个月近千次的诊断服务,重点对企业的产品特点、工艺特点、生产现状、车间信息化、智能装备应用、生产设备互联、设计与生产协同、制造过程实时调度、产品质量控制、物料自动配送、售后服务网络化等环节进行了深度梳理和分析,并形成诊断分析报告。
在每份报告中,咨询诊断专家团主要从企业目前的生产基本情况分析、智能化改造诊断建议、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智能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为企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升级、效率优化制定了10万余字的系统化、个性化改造方案,为企业由“制造”转向“智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精细化指导,精准对接智能制造需求
无锡研究院为企业提供的个性化、系统化、特色化智能制造诊断报告,能够精准对接企业的改造需求,突破企业的技术瓶颈,受到了服务企业的高度评价与一致好评。服务企业对我院的项目诊断服务工作满意度高。后期,双方还将以诊断分析报告为基础,开展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切实推进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项目。
在此次智能化改造诊断活动之前,南航无锡研究院实际上就已经为当地部分企业开展了类似的服务,服务企业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无锡烨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汽车零件为主的大型加工型企业,其主打的汽车发动机涡轮壳产品占据着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地区。但涡轮壳产品的表面质量一直是企业十分困扰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检测的自动化程度,节约企业的用工成本,公司迫切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但在与美国康耐视、日本基恩士等知名机器视觉检测产品供应商沟通后,均未获得很好的解决办法。研究院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急企业之所急,立即组织研究院工业在线检测技术研发团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研发小组,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技术解决方案。同时,研究院围绕汽车发动机涡轮壳产品自动化检测需求,专门投入经费添置机械手、光电检测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用于项目研发,并进一步建成了工业产品机器视觉在线检测示范线,力图能够为无锡烨隆以及更多的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烨隆公司负责人兴介绍道,“企业虽然投入了30多万的研发经费,但节省了20多个检测人员,还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凯龙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国IV/国V柴油发动机SCR排气后处理系统、国III/国IV天然气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等。在改造前,排气系统的尾管加工是由公司内部工厂完成的,尾管的下料、排空冲孔、卷圆、直缝焊等工艺全靠人工完成,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工艺一致性也得不到保证。接到需求后,研究院总工程师带领多名技术开发人员迅速投入到该企业的改造诊断工作中,历经3个多月,所制定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尾管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合同。经改造后,目前分离式的手工生产线可实现产线单件自动化流水模式生产,或同时并存若干条支线单件生产流,实现多品种钣金件的同时生产。通过以上的改造优化,产线产能可实现大幅提升,节拍可控制在60s/件,效率可比以前提高近1.5倍,且人工成本可节省126/年(按2班计)。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公司的紧密配合和高度认可,已成为当地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项目化实践,协同培育创新人才
研究院在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中,积极带领10余位硕博研究生,深入到企业生产车间,通过与生产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生产环境的现场考察、调研报告的撰写等,为企业的改造诊断、方案制定献言献计。
在诊断过程中,研究生充分感觉到能够结合专业所长,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工程实践应用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来自机电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曹安琪,加入了无锡蓝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和无锡康贝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诊断团队。她表示,“非常幸运能参加此项活动,通过此次企业诊断服务的实习经验,让我在研究生阶段第一次感受全程参与并完成任务的最终喜悦与成就感。在参观了解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一线工人的艰辛与不易,亲身了解了一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一直到成品出库所有流程与工序,也看到了一个企业从小厂发展到上市公司走过的路,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过此次的锻炼,对于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我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而机械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张翔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也表示“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企业现今的切实需求,提高了与人交流能力;通过与专家组进行方案的讨论,了解智能制造方案的拟定以及制造业将来发展的大方向;同时,通过协调小组成员的各项工作,对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为我校研究生开展工程实践,提高项目研究与应用能力搭建了平台,也为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据悉,在研究院的牵头下,我校还积极与无锡天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加大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培养。
此次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既是南航无锡研究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水平,贯彻学校走“深度开放”之路的务实举措,又是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下,创新研究生工程实践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尝试。据无锡研究院院长、机电学院副院长唐敦兵教授介绍,“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已走访工业企业近200家,开展技术服务活动超100场次,成功签约27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合同金额突破1500万元,申请专利56件,并获批为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虽然成立时间短,但研究院以求真务实、接地气、踏实肯干、能真正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特点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也为提高南航的声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锡研究院将进一步依托学校学科特色,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多元的平台助力地方经济实现智能化产业升级,同时也将以此为平台,开展更多本科生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实现校企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