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中国科学报丨南航教师的文化“充电”之旅

发布时间:2019-07-24浏览次数:1552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7月24日,《中国科学报》人文版以《南航教师的文化“充电”之旅》为题,报道我校首次举办的教师暑期学校。现转发全文:


南航教师的文化“充电”之旅

学员在孟庙聆听讲解


伴着蝉声、烈日,各高校陆续迎来了暑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暑期生活是丰富且精彩的,或是在家避暑,或是留在学校继续学习,或是走出校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人不禁好奇,暑期老师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对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的教师们来说,暑期是为自身“充电”的最佳时节。这不,一场专门针对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充电”之旅,就在齐鲁大地上展开了。


开启传统文化之旅


戴上校徽、穿上统一的蓝T恤,这一刻起,三尺讲台下的南航教师们拥有了另一个身份——南航教师暑期学校第一期学员。他们怀着对四天传统文化学习之旅的期待、与新“同学”结识的期待,踏上前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山东邹城的旅途。

据了解,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在2019年新学期教师干部大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这次由南航教师工作部首次举办教师暑期学校,旨在打造承载师德师风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教师思政工作水平的重要平台。第一期培训班由各院级党组织推荐的25位教师组成,前往邹城了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南航校长聂宏亲自参加开班典礼并为学员授旗,作动员讲话,勉励教师明晰“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

自今年起,南航每年都将利用暑期时间对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教育培训内容涉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职业能力提升三大方面,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师德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课程思政及专业实践能力等。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专题教学、现场教学、集中研讨、分组讨论、交流分享会、社会实践等。

“开展师德师风培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亦是高等教育领域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南航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说。

“参加培训是自我师德师风再培养、再提升的必要过程,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学有所思和学以致用,像一颗种子,要将所感所悟传播、分享给身边的老师。”在出征仪式上,本次培训班的班长、该校机电学院教师王谦之代表全体学员发言表达了参加培训的态度和决心。


难忘的学习体验


抵达目的地举行开班仪式后,学员们迎来的第一课便是由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长征干部学院教授李兆祥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专题教学。李兆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基本精神和文化内核娓娓道来。

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接下来,则是让学员们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师德智慧。由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院长李敬学为学员们带来的《为政之道 以德为先——习近平“政德观”的传统文化意蕴》的专题教学正是计对于此。

正是这堂课,让南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处综合与规划办公室主任高清军明白了“政”之一字深刻内涵。

“这堂课让我从传统的文化角度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政德观,做人做事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也让我反思,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我们从的是什么‘政’?为谁从‘政’?如何从‘政’?我们从的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之‘政’,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具体到工作,那就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为了教师更好地做教学、做科研而从‘政’。”高清军说。

除了专题教学,学员们还前往孔庙、孔府、孔林、孟府、孟庙等接受现场教学,通过听取现场讲解,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

“老师们的悉心安排、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解、同学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都让我印象深刻。但最深刻的还是驻足于孔墓之前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来自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张轶瑶,此前一直对中国儒家思想有着特别的情结。她将这次活动称之为自己的“问道”之旅,想借由这次活动去寻求一些答案,以解开从教以来灵魂深处的一些疑惑。

“在我注视凝望孔墓的那一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圣人深邃的思想所带来的庄严感、神圣感,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都涌上心头。”她说。

同样身为青年教师的王谦之则在孔府现场教学点之一的“贪壁”前有了深刻的感悟。

王谦之告诉《中国科学报》,贪壁的壁面上画了一只头似龙、身似麒麟的怪兽在追逐太阳、想吞噬太阳,但最终因为它的贪婪,沉入大海。这个“贪壁”告诫子孙后代无论为官为商,都要戒贪。


感受总结为师之道


除了教学外,让各位学员难忘的还有晚间的分组讨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第一小组以“与职能部门面对面”为话题,来自科研院、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后勤集团的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与职责范围,认真解答教师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第二小组以“共话教学、科研与教师成长”为话题,教师们分别围绕个人成长故事、青年教师的科研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快乐健康从教四个方面展开交流。

“晚上的分组讨论让我很有收获,大家以具体的工作为切入口谈教书育人,通过当天所学所见领悟到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育人’,并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个人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高清军说。

对于将此次文化之旅作为问道之旅的张轶瑶来说,此次不虚此行,“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跟随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再去悟一悟‘为师之道’。我一直坚持认为,师者,要做传道之人,自己首先得去把这个‘道’辨明一二,才能给学生传大道、传真道、传正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张轶瑶体会到,教师至少要有“正心”之道、“仁爱”之道、“求知”之道、“济世”之道,做到心正自律、仁者爱人、追求真理、心怀天下,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良师”。

“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一直都在督促自己做一个好老师,但是好老师的具体概念在头脑中并不清晰。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明确了好老师的发展方向,正如儒家思想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一样,要以‘仁’爱之心爱学生,要通过情深‘义’重、‘礼’貌待人、‘智’慧识人、言而有‘信’的方式去爱学生,最终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爱,才能把‘仁’‘义’‘礼’‘智’‘信’发扬并传承下去。”王谦之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