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科协公布了2019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我校共有5人入选,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黄正宇副研究员、毕辉副研究员、薛敏讲师、自动化学院江军副教授、机电学院何青松副研究员。截止目前,我校共有13名青年教师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省科协实施的人才支持项目,于2017年启动。该项目每年评选确定100名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人资助3万元人民币,实施时间为2年。
附:入选教师简介
黄正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IEEE/IET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雷电观测等方向研究工作。在从事材料和结构电磁防护性能测试与分析工作中,创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色散和细微结构的高效无条件稳定时域分析方法(AH FDTD),并在入射波、吸收边界、迭代、并行等方面逐步完善算法体系,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特性建模分析、防护工程孔缝耦合计算和低频电磁环境效应分析等领域。在IEEE/IET/Wiley等期刊中发表SCI论文30余篇,JCR一区文章5篇,获国家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书章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陆军工程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吕志涛院士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参与ACES\CEEM\PIERS等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组织和IEEE TAP\TMTT\AWPL等专业期刊的审稿工作。参与(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加强计划、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军事科学院科研合作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毕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主任。2017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7月-2018年11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稀疏微波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稀疏信号处理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先后参与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四年共发表文章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编写中英文专著3部。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EEE TGRS、IEEE GRSL等遥感领域顶级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SCI文章16篇,EI文章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为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GRSL,IEEE Access,Science China 等期刊审稿人。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最高奖—院长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先后入选江苏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人才计划。
薛敏,2011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本科学位,于2016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7月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得“香江学者”计划(Hong Kong Scholars Program)资助于2019年1月开始在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作为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薛敏博士致力于“超高分辨率光矢量分析”研究,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在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4次;申请发明专利36项(含3项美国发明专利),已授权26项(含3项美国发明专利)。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973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光学与光子学教育奖学金、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最高奖项)、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会银奖。担任微波光子学领域顶级会议MWP 2017的Publication co-chair,ICOCN 2015本地组委会成员,在CLEO-PR 2017、Photonics Asia 2016、URSI AP-RASC 2016等会议多次担任分会主席;担任本领域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
江军,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Member,Cigre(国际大电网组织) Member,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开展先进传感技术、电力电子化电气装备状态感知和健康管理等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纵向课题和多项电网公司和电气企业的相关横向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0余篇,h-index指数为8,i10-index指数为8(来源:Google Scholar);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员;担任多个高水平期刊审稿人;获高电压Young Researcher Award(ISH青年学者奖);任2018年全国高电压与放电等离子体学术会议等学术会议分会主席;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江苏省“双创计划”等。
何青松,机电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进行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驱动技术及仿生/软体机器人,仿生微纳米黏附结构及附着系统。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青年委员会委员,ISBE、SPI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协会高级会员。担任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担任多个期刊编委及客座编辑,多个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在Carbon、SMS、APL、JB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联合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项,其中已授权9项。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JWKJW、载人航天预研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BE优秀作者和审稿人、省级学会拔尖青年科学家。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南航长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