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联合策划的“线上课程思政公开课”线上开讲,来自7个学院的7名专业课教师,以防疫抗疫为切入点,用疫情作为鲜活的“教材”,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吸引了2500人次学生前来“刷屏”、“点赞” ,其中有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纷纷前来“蹭课”。
理学院李晋斌老师先从《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书引入,让学生从大历史角度更客观地看待目前的新冠病毒,讲述了那个时候宅在家“停课不停学”的牛顿,在数学天才与物理天才之间华丽切换的故事,原创一首打油诗鼓励同学:只有像牛顿、马克思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奋斗出属于自己幸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袁伟伟老师邀请了包含武汉医生在内的3位授课嘉宾就学生最关注的三个应用场景:“脱单”“电影票房预测”“发际线”,围绕“在这三个情境中如何设计数据属性”这一问题,分别从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及医学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梁文萍老师通过对材料人在此次疫情中的作为与担当的案例讲述,指出学生应尽快适应“线上新学期”,抓住“充电黄金期”,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机电学院陈旭玲老师带领学生逐步揭示火神山速度背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同学们积极投身机械工业的热情。外国语学院姜礼福老师重新阐释六首英语经典诗歌,并进行“意象诗和具象诗实践”环节,提出除战“疫”外还需积极开展“思想战”,汲取其行塑思想,将正向价值的力量传递给学生。民航/飞行学院田勇老师邀请了分别来自空管、签派和飞行岗位的三位校友,讲述了在平凡岗位上共同守护的“战疫”空中通道的故事,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外疫情背景下民航发展态势的关注,并传达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理念。航空学院许常悦老师围绕“科学防疫中的流体力学问题”,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工程应用,并通过讲述三位流体力学大师的成功经历,启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我校自2月24日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广大教师自觉地将党和国家的抗疫政策举措、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特殊时期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老师们收获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学生们在专业课堂里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线上课程思政公开课”是继我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之后又一项课程思政的最新实践探索,老师们从课程设计、课程思政的要素挖掘、授课形式、课后反馈等精心筹备,效果显著。同时还受到了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现代快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今后,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及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将进一步做好总结,在课程思政上积极探索,守好课堂主阵地,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