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6日,学校召开2020年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治理能力提升”这一关键词,部署了学校2020年的重点重要工作任务,明确了牵头校领导和负责部门,为全年的改革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提升治理能力、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全校上下一盘棋。为进一步推动全校师生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发力、工作再抓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现策划“聚焦·2020重点工作”系列报道,邀请学校相关机关部处负责人,通过书面采访稿,以问答的形式,深度解读2020年学校重点重要工作。
完善“精准育人”工作机制 为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贡献“学工力量”
——专访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人武部部长 侍旭
记者:今年是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年”,学生工作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侍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大学治理能力的提升,应该在解决根本问题的改革中不断推进,其效果也可以通过根本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因此,完善“精准育人”工作机制,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效能,落实新时代南航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工人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近年来,我校不断探索“精准育人”学生工作机制,目前“精准育人”工作机制运行情况如何?
侍旭:南航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探索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生工作体系一直是南航人的不懈追求。进入新时代,按照校党委构建“精准育人”学生工作机制的要求,我们整合大学生思政工作各模块,重点建设“启航、领航、护航、续航、远航”五大工程工作平台,已初步构建了选拔、培养、就业一贯制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2019年立项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精品工作项目《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的“导向性、贯通式、精准化”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厘清了我校“精准育人”工作机制的开展基础、主要思路、重点举措;立项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分析与精准思政实践探索》,也为“精准育人”工作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有效支撑。
记者: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年”,我们完善“精准育人”工作机制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侍旭:今年我们将通过升级系统、修订方案、调整机构、建设基地、打造品牌、建强队伍等方式,重点落实定位、对象、内容、方法、主体“五个精准”,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效能的实干,力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效。
定位精准:明确工作坐标是精准育人的前提,学生工作队伍要在立德树人共同体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育人力量密切配合、协同创新,通过推动形成“教育教学联合育人”、“思政教师思政工作联合育人”、“校内外德育导师联合育人”等育人共同体,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既要“思想好”即具备“当代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又要“学习好”即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核心内涵,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象精准:欲教育之、必先了解之,开展精准育人要善于研究和识别学生特点,分层分类进行教育。我们将从家庭、身心、学习、思想、综合素质等方面深入调研学生情况,并特别注重把我校学生置于新时代背景进行研究,把在校生发展状况与入学情况进行比照,从学生整体风貌、学生群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特征三个维度深入了解新时代南航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诉求。
内容精准:思政工作具有特殊性,其本质是把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供给侧具有足够强大的引领力。我们将以去年立项的20个校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为抓手,推动成立辅导员专项工作室和学生思政工作专项团队,持续产出精品育人供给,引领培养学生对“产品”的需求。
方法精准:思政工作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现实下,用好云端新技术就显得更加及时和迫切。一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技术迭代更新,加紧建设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形成大数据中心、实现学生的“精准画像”。一方面我们也将不断探索云端学生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畅通就业活动的“网上高速公路”,让毕业生在线即可完成信息获取、政策咨询、生涯指导和签约派遣;加大对学生家庭、消费等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力争在困难生精准识别、精准资助方面有所突破。
主体精准:适应新机制,学工队伍必须储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辅导员能力提升“启明工程”,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研讨,修订学生工作相关制度合辑,促进辅导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入职时间、工作性质分别通过辅导员导师制、校内外学习实践等方式精准提升辅导员能力;依托辅导员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沙龙和交流活动,营造更务实的工作文化和更团结的队伍文化。
记者:学生处还负责了提升本科生生源质量的重要工作,这方面有什么考虑或者计划吗?
侍旭:当前本科招生工作处在深度改革的大“势”中:从宏观层面看,新高考改革逐步铺开实施,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大幅调整,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面临着格局性的改变。中观层面,虽然国家通过推动双一流建设淡化“985”“211”的标签效应,但从现实反馈看,短期内这个标签效应不会消除甚至还有所强化,优秀生源争夺战呈现白热化。微观层面,招生队伍数量不足、人员结构相对单一,学院负责机制执行不够充分,相当省份、重点地市的招生组落实责任不够、生源基地建设不扎实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招生工作的需求要求。此外,本科招生工作也受到“时”的影响,如疫情防控导致高考时间推后、特殊类型招生校考工作做出调整等,这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本科招生工作将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实施“云端工程”“全员工程”“智慧工程”,实现“网络”“专业”“地区”三个覆盖,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云端工程”即针对招生宣传模式从主要集中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转变为常态化开展、形式从人员走访为主转变为线上为主的新形势变化,全面启用线上渠道,对标新高考发动各学院各专业及各地区招生组,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全媒体推广。内容涵盖学科专业介绍,新增专业的推介,地区、行业优势分析和院系整体特色介绍等,3月以来已开展的线上专业宣介直播、分省直播热度已超过400万,预计到5月中旬,将开展近30场分省招宣直播,基本覆盖所有招生省份。“全员工程”即以系统化视野实施全员招生,以扁平化机制提升招生力量,推动招生宣传工作从学校为主体向学院为主体转变。进一步梳理各地区招生工作组,优化调整人员,明确工作任务,争取加大本科招生的学院KPI考核权重。通过对学院专业报考情况以及专业推广效果纵向对比、学院负责地区生源质量以及生源地中学建设成效、学院师生参与招生数量三个维度的考核,进一步激发学院招生工作动力。“智慧工程”即适应5G时代招生工作形势,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现有招生工作子系统,建设数据一体化的智慧招生平台,以信息化智慧化手段面向全国补齐短板,延伸宣传力量,扩大影响,实现涵盖招生各项需求的专业、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