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开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我校校长单忠德、校长助理黄炳辉及获奖代表在江苏省教育厅分会场参会。我校喜获二等奖2项。
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奖项,是衡量一个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此次我校获得的2项二等奖成果分别是:刘思峰教授团队撰写的专著《强国之路 ——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周德群教授团队撰写的专著《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研究》。
此前,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我校共有19项成果获奖,其中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5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我校参与完成的成果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设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每年遴选资助文科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出版机构出版学术专著,支持教师持续开展具有重要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促进了人文社科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实现了获奖成果提质增量。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发展特色文科、精品文科”为抓手,从整体规划出发,强化科研目标导向,不断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一是立足学校发展定位,遵循人文社科科研发展规律,做好谋划布局工作;二是全面掌握人文社科教师群体数据,抓住关键,带动整体,强化服务,切实做好申报组织工作;三是发挥政策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社科学术生态环境。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人文社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省部级研究机构和智库建设、省部级社科优秀创新团队创建以及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奖的争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校在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8项,立项总数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50%;获批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入选省部级智库7个,获批的省部级研究机构总数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00%;获批省社科优秀创新团队1个;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40项,获奖总数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5%。
进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学校科研院将会同各文科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持续加强人文社科科研服务组织工作,不断提高人文社科科研服务管理水平,力争通过挖掘工科院校背景下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点寻求新的突破,在努力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我校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