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礼赞百年路 砥砺“十三五”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固本强基,履方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交叉融合促学科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助一流文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1-07-09浏览次数:1910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学校开局“十四五”,奋力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年。为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全方位总结“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工作经验,在建党百年之际立体展示南航成就、响亮回应南航担当,学校新闻网特开辟“礼赞百年路 砥砺‘十三五’”专栏,刊载各单位在“十三五”期间的作为和成绩,展现全校师生奋发有为、砥砺奋进、志在超越的情怀与担当。


“十三五”期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发扬“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办学精神,秉承“厚德弘毅、博学创新”的办学理念,遵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办学定位,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院的工作目标,在学科建设、平台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固本强基,履方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交叉融合促学科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助一流文科建设


 拨云见日,整装出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三五”初,学院积极寻找适应学校要求、适合学院定位的发展路径,结合学院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开调研。由班子成员牵头,分别在院内各系、专业、学科、支部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师生代表范围内开展调研座谈,在学院内展开热烈讨论。全院教职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共同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


只有号召学院教职工都“动”起来,学院发展才能“活”起来,发展出路才能“多”起来;由学院和学科带队,鼓励学院教职工走出去、看差距、找机遇。领导班子、学科负责人带队前往航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兄弟院校开展联合学习、调研交流,学习改革经验做法,切身感受差距和压力,探讨如何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协同交叉融合,建立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方案及措施;邀请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芝加哥肯特法学院、南京理工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政策法规处等单位来院交流,访问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渥太华大学和国际民航组织法律事务局、日本早稻田大学、德国科隆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谋求特色发展的行业机遇;与徐州鼓楼区政府、江宁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等地方政府及部门交流共建,积极从地方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和推荐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江苏省和学校的各类培训、到中航工业集团、徐州市、溧阳市和学校机关部门挂职锻炼,感受校内外改革发展趋势,拓宽发展思路。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汲取校内外先进经验,全院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成共识:深度交叉融合谋特色发展,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是打造精品文科的根本出路!


           与十六院联合成立“文工融合课程思政基地”     与航空学院开展联学共建

           与荷兰莱顿大学Pablo Mendes de Leon教授座谈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法学院沈安琪教授一行访问

   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联学共建        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交流


 昂扬奋进,共谱新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明确学院发展方向与目标后,学院上下一心、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携手并进,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动改革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战略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建机制,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办学治院主体责任。严格政治学习制度,履行“一岗双责”,严肃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推动院务党务公开,落实民主集中制,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完善党员发展流程,建设党员“繁星”群体工作站,设立党员示范岗,亮身份、树形象,引导党员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一体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红课堂、微党课效果显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廉洁教育,梳理风险防控点,严控学院经费支出,压缩调整办公用房,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制度流程,强化院务党务公开,畅通意见建议的渠道,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监督作用。领导班子成员以身表率,自觉接受监督,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完善宣传阵地,融合学校“三航”特色,培育和打造学院特色文化,营造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完善干部梯队建设。


 成功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会


推进学科优化整合,内涵建设逐步加强。学科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学科特色逐渐彰显,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优化学科布局,整合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法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集中力量同步建设;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形成了传统部门法学与新兴领域法学研究交叉融合,民商法、经济法、航空航天法以及网络与人工智能法齐头并进的鲜明特色,形成“航空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特色的学科方向;顺利完成教育部、江苏省学科评估,新增法律硕士专业(JM))学位点,自主设置“航空航天法学”“网络法学”二级特色学科获批,社会工作专业(MSW)学位点顺利恢复招生,《网络与人工智能法》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积极开展博士点建设前期调研,学科交叉研究开辟新领域。获批工信部智库航空产业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国家民航局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科研院所,成立中国航空学会航空产业政策法规研究分会、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江苏省法学会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协同申报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地方与行业发展。深度参与国家空管委、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等部门的多项相关法律法规起草、修订工作和地方政府社会治理与社工服务,并多次向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工信部、民航局、国家空管委等部门提供立法咨询建议,部分咨政报告、研究报告被国家、省有关领导同志参阅、批示,代表性成果成为江苏省委政治生态环境监测及江苏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承接40余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在社会服务领域已形成品牌效应;与国家民航局、江苏省人大法工委等15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咨询合作,探索产学政研合作新模式;在多个地市开设同等学力班,南京市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挂牌成立,为地方政府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多名教师担任省市重要机构咨询专家、顾问及媒体评论员等,为全面依法治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行业政策咨询等贡献力量。


内培外引综合推进,师资队伍快速发展。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十三五”期间,学院积极引培并举,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其中海外学历博士4人。新增教授5人、副教授8人。开展2项引智计划项目,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的比例从57%提高到了89%,选派16位教师赴海外大学访学,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0%。多人次兼任省级和国家级的学术职务,有江苏省社科优青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名。岗位绩效与考核等制度建设有效推进,师资评价与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整体上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深入挖掘教师潜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其他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4项,校厅级项目100余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2部,科研与合作经费到款连年攀升,累计近1300万元,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2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讲座70余场,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9场,资助60余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组织10余名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活动,有效拓展学科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成效持续向好。努力探索个性化培养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完成专业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十三五专业建设编制修订,三个专业均纳入校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制度加强环节监控和流程淘汰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强化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搭建“本科生导师五个一制度”“研究生学术沙龙”等平台,实现思想教育和专业指导的互补;成立“淬炼红心”社区治理中心,建立全国首家专注于社区引智服务公益平台,搭建独具“人文标签”的自衍式实践平台,形成校内、校外多面引导、全员育人格局;本科生、研究生年底总就业率分别达100%、99%,国防单位、世界500强就业比例稳步提升;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肯特法学院、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32名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年年50%以上,远远高于平均通过率;开设法学辅修专业和《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公民素质通论》《大学生法律风险防范》以及《法律与生活》等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生科学法治素养。


回首前路,我们信念坚定、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我们初心如磐,矢志如斯。“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压力和机遇转化为加速再出发的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进,凝聚共识,勇挑重担,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学院发展目标,积极推进落实“双一流”及精品文科建设任务,着力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深化改革、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特色发展步伐,共同为实现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文科学院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