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深入开展2022年“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2-07-20浏览次数:429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根据国务院、工信部、江苏省相关要求,学校组织开展2022年“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落实主体责任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理论学习,坚决扛实党建引领“一面旗”,牢固树立师生安全发展理念。


为宣传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知识,学校举办了2022年“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图片展,通过悬挂横幅、道旗、橱窗、电子屏幕、网络等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发声,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全面营造安全文化宣传氛围。


学校线上线下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


校领导带头开展安全检查,强调安全发展要求,学校、学院、各单位以联学联建、调研走访、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安全发展会议,将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清单,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红线意识,坚持“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深刻认识“直面风险、树牢理念、强化责任、健全体系、狠抓落实”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升安全防范的能力。


 

校领导带队调研“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

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主题联学活动


组织开展首届文明实验室评审,进一步丰富实验室建设内涵,加强经验总结与成果固化,健全实验室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


学校根据教师、学生的不同特点,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形成了校、院级单位、实验室三级安全教育体系。将线上教育课堂纳入必修课,上线“新《安全生产法》专家解读”“202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宣教片”“警示教育-重特大事故案例解析”等在线课程,通过视频宣教,寓教于行。


安全教育知识课堂


打通安全教育 “最后一公里”,举办“沉浸式”安全技能大赛,通过理论考试、现场测试等方式,综合考察参赛选手的安全理论知识和隐患排查能力,强化师生风险防范意识与隐患识别能力,共同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成立校园安全普法宣讲团,在6月16日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到来之际,组织开展“法润校园,安全同行”安全普法宣讲展评活动,讲好安全故事,进一步提升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红线意识,助力校园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学校邀请东南大学王继刚教授开展“实验室气体安全事项漫谈”的专题讲座;邀请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调处副处长王寅开展 “珍爱生命,远离火灾”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防护与急救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食品安全培训等系列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气体安全管理专项讲座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源头把控,精准识别安全风险。学校着力构建实验室分类分级风险管控体系,发布《实验室设置与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规范实验室设置流程,在实验室设置时即明确安全分类分级,全面推行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在开展学校实验室基础信息核查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数量及危险源分布情况,统计出全校三个校区实验室共1410间,并统一更新门牌信息。


强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我校围绕“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工作目标,与属地监管部门联动、强化部门间协同,组织开展了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消防救援应急演练、防汛减灾应急演练等一系列应急演练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潮,为传播安全知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严格排查,大力推进隐患治理。学校组建校院两级安全督导团,学校层面建立实验室安全专家督导团、校地共建督查组织,学院层面建立实验室巡查志愿者团队、“青年安全突击队”,设置“安全吹哨人”岗位,积极开展安全督查及实验室安全、基建安全、后勤安全等各方面各领域隐患排查自查自纠工作。


“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营造学校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护与应急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学校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后续,学校将继续严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全校师生安全责任意识,确保教学、科研、生产、基本建设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