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召开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1-06浏览次数:514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1月3日,我校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将军路校区创新工场一楼大厅召开。江苏省科技厅、全国26家行业单位、16所兄弟高校相关领导,校领导和两百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出席大会。大会由校长姜斌主持。



校党委书记单忠德院士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创新工场聚焦成果展示、专创融合、交叉研究和产教协同的职能定位,旨在不断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着力打造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特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科教产教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共赢。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瞄准国家战略急需、行业变革急需、区域发展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校地战略合作,加强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构建更多产教科教协同育人新机制新模式,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着力构建更多校企协同育人联合体和发展共同体,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赵扬威表示,江苏省科技厅与教育厅共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路举措,在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完善高效协同的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等方面加强协同联动,促进教育、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成果共推。他希望,借助研讨会提供的平台,进一步促成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赋能江苏创新发展。


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王明峰表示,南航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多年来一直在前瞻性研究、重点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航空工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希望通过航空工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南航的共建,做好工程硕博士的联合培养,切实提高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自主培养能力,有力支撑祖国航空科技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早日建成航空强国共同贡献力量。


副校长施大宁详细介绍了学校紧扣“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培养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创新工场的成果展示、专创融合、交叉研究和产教协同的职能定位。用我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的“南航担当”,激发学生投身国防军工的情怀,厚植爱党报国的政治底色;瞄准“三航”需求,构建PI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以兴趣为导向,开展学科交叉的前瞻性创新研究,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吸引符合“新基建”“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优秀企业入驻,构建产教协同育人的紧耦合新机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王明峰与施大宁共同签署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合作备忘录。


赵扬威、王明峰、单忠德、姜斌及学校相关领导共同启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工场。


主题报告阶段由副校长黄志球主持。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党委书记沈渊,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副所长袁春飞,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林长亮,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徐惊雷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创新范式,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新生态等相关主题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公共实验教学部主任雷磊向参会师生详细介绍了创新工场各功能区使用细则。


创新工场的启用,标志着南航将更好地聚力打造联动相通、融合相连的协同育人联合体和共同体,进一步加强和各行业单位、企业院所的深入互动,加深和兄弟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加速推动科学前沿与工程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探索关键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创新育人生态,以深度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效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动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