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南航师生学习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372发布者:黄琳涵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川列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南航广大干部师生高度关注全会召开,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报道,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全会精神在我校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贡献南航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书记甄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会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南航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南航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勉励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水平的党委领导机制,践行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南航使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锚定学校2035年发展目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科学编制好、认真实施好“十年行动计划”和“十五五”规划,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推动学校各项关键办学指标取得整体性突破性进展,真正打造国家战略引领力量,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姜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全面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描绘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办学治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根本遵循,科学谋划并扎实推进学校“十五五”规划,坚定践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十五五”期间,学校要坚持深化学科内涵建设,统筹推进“顶尖培优、工科一流、理科卓越、文科提升、交叉培育”五大工程,优化调整学科布局,进一步增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多自主创新解决成果;要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集聚高层次人才智力,汇聚高水平教育资源,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力促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提档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启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举旗定向,对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各项关键办学指标加速提升、推动“十年行动计划”和“三年改革方案”加快落地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将学校“十五五”时期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全局中谋划。要坚定正确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全会精神作为学校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的根本遵循,将全会部署转化为学校规划的“施工图”和“时间表”;要突出战略导向,使学校规划与国家“十五五”目标紧密对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上精准发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强化改革驱动,以全会精神指引学校治理体系优化和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代表、党委宣传部部长徐川:能够再次列席中央全会,非常幸运,也非常激动。回望“十四五”,我们风雨兼程也风雨无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全会对未来五年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鼓舞人心,指明了方向。五年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中国首创,然而坚持接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唯有中国。五年规划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深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是一棒接着一棒,一届接着一届,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将按照全会指明的方向谋划发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向广大师生宣讲好四中全会精神,陪伴他们在未来的五年、十年,见证我们的规划变成美好的现实图景,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南航力量。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田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学科建设及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会强调,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在推进实施学校“十年行动计划”、“十五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工作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学校“三航”优势特色,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科技发展需要,坚持“扶优扶特扶需扶新”工作理念,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顶尖学科突破,拓展办学资源,为学校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夯实规划基础和学科支撑,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南航担当”。


教务部部长孔垂谦:全会是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擘画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发展蓝图。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与“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目标同频共振,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把国家发展的“大图景”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施工图”。我们将聚焦“国家需求驱动、数字技术赋能、全球视野引领”,通过实施“专业焕新工程、课程拓新工程、课堂攻坚工程、实践卓越工程、荣誉领航工程和数智赋能工程”等六大工程,深入推进系统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实施“十五五”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南航智慧和力量。


研究生院院长兼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兵: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紧密结合,科学谋划“十五五”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十年行动计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战略急需与未来产业变革,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分类培养改革,推动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重点破解交叉学科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等关键问题,完善全链条质量保障,实施导学生态发展工程,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军逵: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面向“十五五”发展目标,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务实之举。作为科研管理战线上的一员,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亦感责任重大。科研院将以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推动有组织科研,切实强化科技创新供给和产业创新融合,着力发挥高校作为基础创新研究核心策源地、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防现代化及新型工业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南航智慧和南航力量。


国际化部部长赖际舟:全会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学校国际合作锚定了使命坐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十五五”国际合作将以“战略引领”锚定国家需求,深度融入对外开放大局;以“特色驱动”锻造学科优势,打造南航国际合作品牌;以“协同创新”攻坚前沿难题,推动行业创新引领力;以“开放共赢”拓展多元合作和资源共享,彰显大国高校担当。学校将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以更实举措、更高标准推动 “双一流” 建设提质增效,在全球舞台上持续传递南航智慧、中国声音,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高校力量。


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杰: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南航国际创新港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创新港作为校地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锚定学校2035年发展目标,立足航空航天“特色引领”规划定位,以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推进“三年改革方案”为抓手,着力构建“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样板,以实干实绩助力赋能学校建成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以科技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以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航空学院院长魏小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指明了攻坚方向,让我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在肩。航空学院师生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学院的指引力量,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航空强国作出南航贡献。


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许静: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扎根航空动力主战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院“尖端引领、绿色赋能、数智驱动”的发展理念,与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同频共振,我们深感使命在肩、机遇在前。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擎心”党建引擎系统为抓手,努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动力源”、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强引擎”、助推南航迈向世界一流的“加速器”,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刘虎:全会提出要加快“五个强国”建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全体师生一定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切实增强紧迫感,立足学科优势、拓展学科范围、深化综合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构建战略人才高地,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为不断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机电人的新贡献。


强国青年科学家获得者、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雪梅: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为一名科研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全会精神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强化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探索前沿交叉领域,勇攀科技高峰,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攻克更多科技前沿技术难题和行业“卡脖子”瓶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民航学院副院长吴薇薇:全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宏伟蓝图,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要部署,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作为民航领域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主动对标国家战略,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担当作为,聚焦低空经济新兴领域,推进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特色学科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痛点联合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民航科教力量。


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徐海燕: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建立数智时代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深度了解数智时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环节,树立契合时代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动教学研用一体化、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总结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更加追远来看,新中国从“一五”到“十四五”的伟大历程,诠释一个贫弱农业国如何涅槃而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为此制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成就和规划蓝图,就是最好的“大思政课”。我们将立足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为提升学校的思政引领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航天学院党委书记高小泽:全会为我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并再次将“建设航天强国”纳入强国建设的整体战略体系。作为我校航天办学特色载体学院,航天学院将以体系性、院本化落实校党委部署的“十年行动计划”“校内综合改革”“关键办学指标”等战略举措为牵引,以建设一流航天学院、牵头航天办学特色 “两个航天”为使命,持续筑牢“高水平人才引育、高质量科技研发、高标准型号研制”的发展链条,努力打造“校内协同联动、行业开放合作”的发展生态,以“人才辈出、学术繁荣、产教融合”的发展实绩,赋能航天强国战略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黄圣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四五”收官之际,学院已在学科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立足“十五五”谋划布局的关键时期,我们更感使命在肩。学院将紧扣全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聚焦关键软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优化学科结构、强化有组织科研;同时深化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衔接,引导广大学子融入数字中国建设,为“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培育生力军,筑牢高质量发展数字根基。


物理学院院长陈金宝:全会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物理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部署,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担当,聚焦学院“十五五”规划和十年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积极作为、开拓进取,着力建设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物理学科,全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实现系统性跃升和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多物理智慧与力量。


牧星学院院长蒋彦龙:全会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牧星学院作为南航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试验田”,肩负着特殊育人使命。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转化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强大动力,以“书院管理+大类培养+灵活分流”为核心路径,着力构建“大协同、大平台、大生态”育人格局,推动教育教学资源高效整合、科教产教深度融合,完善“通识奠基、双创赋能、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叶睿政: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让我尤为触动。身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我始终不忘扎根创新实践、响应国家急需,与团队共同研制出“星眸载荷”并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用“立得住”的科研实力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国建设伟业,在空天信息前沿领域深耕细作,持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无悔篇章。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2024级本科生赵之浩:深入学习四中全会公报后,我深受鼓舞。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飞行技术专业学子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将苦练精飞,在实践与服务中扎根成长、锤炼本领,将个人“飞行航迹”融入交通强国、航空强国的时代征程,用每一次安全的起落,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