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29
08月
我校获1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8月28日上午,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隆重表彰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技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领导同志为获奖者代表颁奖,我校聂宏校长受邀参加大会。本次奖励大会共授予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共210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126项;授予8家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6名外籍专家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我校在此次评奖中再创佳绩。我校共获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是历年来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最多的一年。一院范华林教授等申报的“点阵复合材料装备结构轻量化理论”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院曾捷副教授等合作的“融合式光纤传感系统及其在重大装备安全监测中的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根据《江苏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苏政办发〔2018〕29号)的文件要求,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施行提名制,主要分为专家提名、部门提名和行业协会提名,重点奖励实现技术突破的原创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性成果,带动产业整体升级和高端攀升的突破性成果,显著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基
27
08月
我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8月20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法函〔2018〕4号),认定2018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0个,其中正式项目20个、培育项目10个。我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8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法函〔2018〕2号)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面向全省推行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对全省167所的高校实行限额申报,各校限报1项,拟遴选确定20个左右改革试点项目。我校党政办组织全校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对校内申报的5个项目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多学科交叉融合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参与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并成功入选。我校紧密跟踪国家、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态势和趋势,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重点难点,聚力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校办学活力。我校认真研究《2018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和具体情况,积极组织研讨并申报,以项目为牵引,统筹推进我校综合改革工
25
08月
我校陈松灿教授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2018年8月21日第24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ICPR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会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陈松灿教授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Fellow),是我校唯一一位IAPRFellow。IAPRFellow每两年评选一次,当选率少于会员总数的千分之2.5。陈松灿教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一直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10项国家自然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基金,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票SCI论文160多篇,其中CCFA类会议论文20余篇,被引10000余次,H-指数47。2014至2017年连续4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培养博士生36名,其中6名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名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陈松灿教授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同时也在国际上产
25
08月
我校潘时龙教授当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
近日,经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批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光子学实验室潘时龙教授当选为IET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学会的会员类型分为荣誉会士、会士、专业会员、普通会员和学生会员。IET会士(IETFellow)是IET学会的最高学术荣誉,授予那些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展示出高度责任感并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专业技术人员。每年IET遴选约200名IETFellow,其中中国内地入选者10-20名。IET学会是工程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专业学术学会,目前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16.7万名会员,是欧洲规模最大、全球第二(仅次于IEEE)的国际专业学会。IET的前身IEE(电机工程师学会)创建于1871年,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国际知名专业学术团体。IET的专业分类涉及包括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信息与通信、设计与制造、建筑环境5大行业,40多个专业领域。潘时龙教授简介:潘时龙,教授,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光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新体制
21
08月
校长助理黄炳辉检查暑期在建项目
8月14日、15日,校长助理黄炳辉在基建处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明故宫和将军路两校区检查指导暑期在建项目。2018年为学校校园基本建设同期开建规模最大的一年。正在实施的“十三五”工信部部属高校中央财政投资新建基建项目共有四个,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2亿元,目前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维修改造项目多达二十八项,总投资约6000余万,暑期实施的改造项目共有二十二项,重点包括明故宫校区人行道、路灯、A29荟萃楼、B6公寓、第三食堂,将军路校区四食堂、怡园17栋、5号教学楼等。黄炳辉一行深入走访所有项目工地现场,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各项目的推进情况,询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并提出意见建议。黄炳辉特别指出,明故宫校区人行道改造、雨污分流、路灯等三个项目交叉施工,要注重校内部门协调,注重与政府安排的雨污分流项目部协调,逐条路、逐个工序落实,严把时间节点,确保开学前完成主干道区域施工;荟萃楼作为蕴含“南航记忆”的标志性建筑,要从文物保护的高度“修旧如旧”,体现南航文化底蕴;对于民航楼等新建项目,须全面把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目标,真正做
21
08月
叶培建院士带队赴北京与航天五院部所进行洽谈对接
2018年8月14日至15日,由叶培建院长带队,航天学院领导班子、相关系所负责人等一行前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与多个部所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设备捐赠等方面进行了对接,成果显著。本次对接活动之前,航天学院各系、所已分别多次前往航天五院与相关单位就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为本次对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在叶培建院长的带领下,对接团先后走访了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502所)、航天五院总体部(501所)、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08所)、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503所)四家单位,与各单位进行了实质性沟通,明确了后续合作方案。在508所,航天学院季海群书记和508所范斌副所长正式签署了“智能感知与无损着陆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叶培建院长和陈虎所长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航天五院研究发展部李长俊副部长应邀出席了本次签约活动。联合实验室将面向“航天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通过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探索一批前沿创新概念,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促进一批优势技术成果转化,培养一批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构建基础理论与工程研制相融合的创新研究平台,打造航天校企合作品牌,为双方创建一流
20
08月
我校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获得新突破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截止当前,我校获资助项目149项,资助直接经费8395.7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资助数略有提高,经费数增长17.6%。另外我校1项杰青已经通过初评,正在公示中;还有部分联合基金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基金委正在评审中。此次获批项目中包含面上项目72项,青年基金63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联合基金3项,专项1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6项。从各学院获批情况来看:航空宇航学院以获资助项目数27项高居项目数榜首,自动化学院获得资助经费最高,达1911.88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项目资助率最高,资助率42.9%。另外,我校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率达到50.4%,这反映了我校近几年来在青年人才引进方面初显成效。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方面,我校自动化学院的钱志余教授申报的“肿瘤微波热消融多模态精准评估研究系统的研制”、电子信息学院吴启晖教授申报的“无人机频谱认知仪器研制”同时获批,也是我校首次同年获批两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今年工信部部属高校一共获批仪器项目10项;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方面,能源与动力学院宣益民教授申报的“基于碳
18
08月
《中国科学报》“珠峰计划”专版丨陈兵教授:基础研究瓶颈在于师...
“珠峰计划”重提基础研究何往(节选)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其实,早在2009年,直面“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就出台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当时,这个计划也被称为“珠峰计划”。可以说,它是现在这个“珠峰计划”的试点版本,在十几所重点高校中铺开。本期,本报深度探讨两个“珠峰计划”,希望能让读者对其中异同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我国基础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探秘教育部此时重提“珠峰计划”是出于何种考虑?与2009年推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相比有何不同?具体又反映出哪些问题?基础研究瓶颈在于师资陈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就计算机学科来说,我国的基础研究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是计算机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但从目前来看,国内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是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清华大学等部分科研院
14
08月
《中国科学报》专访副校长施大宁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双一流”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似乎早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那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到底“新”在何处?当前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建设一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目标?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队伍建设恰逢其时《中国科学报》:您认为,此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何必要性?它又“新”在何处?施大宁:对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几点是需要在原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上重点体现出来的。首先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师爱精神。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其实,这与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一脉相承的。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我们要办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办受人尊重的大学;要办受人尊重的大学,首先就要有受人尊重的老师。所以在大学里,我们要培养有教育情怀、真正把自己的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上的老师。其次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进入彻底的变革时期。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
14
08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我校组织学工干部赴延安开展主题教育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提升新时代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8月7-9日,学工部组织优秀辅导员代表、新入职辅导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共41人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培训。7日上午,培训班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开班仪式,学工部/人武部部长侍旭、副部长徐曙峰及全体学员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侍旭对此次培训做了动员,并就培训期间的学习和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延安市委中心党校李海际教授作了题为“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讲座。接着,培训班一行先后来到王家坪、枣园、梁家河、杨家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观看史料照片,聆听领袖感人故事,瞻仰烈士陵园,实地走访革命领袖旧居,全体学员共同感受党中央在13年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岁月,共同仰望精神高地,汲取精神营养。主题教学结束后,培训班一行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举行结业仪式。仪式由学工部/人武部副部长徐曙峰主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萍、自动化学院侯新闻、民航学院康冲、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唐志文四名学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31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79
/
632
跳转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