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才、系统培养人才的必要环节。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其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我国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任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像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已经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新鲜事,教师如此,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关于高等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对此,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尝试和改革,可谓是真知灼见。鉴于此,笔者经过亲身感受和思考,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不妨取消“课本教材”。
这里说的废除“课本教材”,取消“课本教材”并不是真正的就什么参考书目都不用了,而是说不用一些所谓是专家、学者编著的课本。至于为什么不用这些课本,笔者拙劣的分析如下:
首先,因为高等教育(特别是专科、本科级别的教育)是做为系统性的教育,各高校就采用系统性的教育,可是根据这种系统,高校所采用、编写的教材往往是条理化的、框架下的和格式化的课本教材,任课教师也就往往根据这类教材“照本宣科”的做一些“朗读”,勾画一些重点就把教材给学习完成。对于学习如此的教材,缺少是细致的逻辑分析和解释是在所难免的,其内容往往是有编写教材的人参考某些专著或是根据自己所学而编写,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解困难或是学习起来提不起兴趣,以致觉得对学习教材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
其次,此类课本教材在高等教育里显得异常泛滥,参差不齐。同一门课程的教材甚至会出现几十种教材,而且编写教材的相关人员的立论、理念等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立论、理念甚至都存在着争议,而就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广泛的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某些教师、学校有失师德学风,为了获取某些利益,竟然会指定要求学生购买与其先关的教材。此类良莠不齐存在争议的教材大多不但提不起学生求学兴趣,甚至有可能会把学生误导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呢?
众所周知,我国我研究生教育往往采取专著学习+互动讨论+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形式。笔者认为此类教育是较为成功的,其教材使用更多的是某些专著,而且根据导师推荐以及自己兴趣广泛阅读某些专著,这样能够系统全面深刻的完成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同导师、同学、课题组等的进一步探讨,能够把所学进一步深化、完善,在通过课题或是实验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致把相关知识完全掌握运用。
总之,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风生水起的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放弃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教条,夯实进行相关的尝试,彻底摒弃一些不好的教学理念,让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借鉴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本、专科类院校,特别是一些学术型或是理论型专业,在教材使用上,也可以完全放弃一些繁杂的课程和教材,推广把一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权威的专著进行学习以及拓展阅读。放弃高等教育中的“课本教材”,应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