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召开“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3-06-24浏览次数:387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6月21日下午,我校“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研讨会”在明故宫校区召开。副校长吴庆宪和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全校21个专业方向的40余位教授作为 “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的指导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科协秘书长孙建红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为今年新聘任的12位“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指导委员会专家举行了授聘仪式。副秘书长刘双丽向各位专家汇报了基地培养平台建设方案,重点建设航空航天模型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基于项目化运作的航空特色创新团队、打造我校特色的“长空”航模表演、组织开展和参与国内外航空航天系列科技创新竞赛、举办航空航天科技夏令营和航模节六大功能模块。各位专家就建设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培养模式、创新项目申报办法、如何充分发挥基地指导老师作用等内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开设两门实践类选修课程“航空航天模型”和“航模创新设计与飞行”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对今年在全校开展航空特色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表示大力支持。

 

    吴庆宪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学校感谢多位专家能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研讨会,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创新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他肯定了“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招生宣传、与中学的衔接和航空航天特色科普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是践行学校提出的“三为本,三促进”的办学理念的良好体现。他指出,航空航天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充分体现了学校科研和教学的结合,基地要不断拓宽平台和功能建设,并对基地后续发展方向、计划提出了目标性的要求。

 

相关链接

    “大学生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 于2012年在原科协航模科技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旨在校科协的指导下为我校学生开展航空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现整个基地共有专任教师2人,外聘1人,校内兼职指导专家42人,共占地面积约350㎡,分明故宫校区(170㎡)和将军路校区(180㎡)两部分,设有航空模型工作间、金属加工工作间、办公室、库房,配备有激光雕刻机等各种仪器、工具和加工设备,以及适于学生开展科创活动的实验工作台20余套,可同时容纳50至60名学生开展模型飞机及飞行控制部分的设计、制作、模拟遥控训练、遥控飞行训练、自控飞行试验等实践活动。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今年将首次启动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征集工作,所孵化的优秀创新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科技创新竞赛,并对优秀项目将重点支持推荐省级和国家级创新项目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