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学校按常规召开了党委扩大会。与以往一样,有上级会议精神的传达,有成绩的罗列,有工作的部署,最后,也有党委书记的总结讲话。但今年的会议还是与往年有所不同,主要不同在于,今年从会场走出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一种危机,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责任。
是的。建校60多年来,南航人白手起家,但凭借特有的精神,我们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值得自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兄弟院校也在迅猛发展,而且,其发展的速度很惊人。可以说,高校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没停止过,不但没有停止过,相反还愈演愈烈。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不进则退是一种必然,缓进或者慢进等于不进甚至倒退,这也是一种必然。看看最近社会机构的大学排名,我校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原来排在我们之后的一些兄弟院校则稳中有升,有的提升幅度还相当大。对此,我们怎么办?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不但要赶上,还要超越。
赶上很难,超越更难。但无论有多难,我们都不能知难而退,相反,要知难而进。这是新的形势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南航人的责任所在。从我们把自己定格为南航人的那一刻起,南航的发展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发展南航的责任,就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责任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理解“责任”?对责任,我们真的并不陌生。但对责任的认识与理解,有时,我们真的还很欠缺;有时,我们的认识、理解很到位,但在具体落实时,的确还没能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时候,我们把责任看得过“实”,其实,责任有“实”,也有“虚”,是“实”与“虚”的结合。比如,教师的责任就有“实”与“虚”结合的问题。教师总体责任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但学生成长不只是知识的增长问题,还有道德素养的提升。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单单就“育人”而言,我们只注重了“课上”,而忽略了“课下”,其实,“育人”是个完整体系,不可以人为划分成“课上”与“课下”,对于“育人”而言,教师始终负有全程的责任,甚至是终生的责任。
很多时候, 我们把责任看得过“窄”,其实,责任有“线”也有“面”,是“线”与“面”的统一。比如,对学校的发展,很多人将其看成是校长的责任;对学生的教育,很多人将其看成是辅导员的责任。其实,对学校的发展而言,每个南航人都负有责任;对学生教育而言,每个教师、每个工作人员同样负有责任。身为大学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都不是单一的、单线的,而是复合的、全面的。
此外,责任有“公”与“私”的问题。无论对“公”还是对“私”,责任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以显性的代替了隐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又将显性的与隐性的故意混淆,具体表现是“公”“私”不分,比如社会上存在的以“公权”谋求私利最大化的现象,比如有些高校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存在的潜规则,等等。
责任还有“内”与“外”的问题,这里的“内”“外”都是相对的概念。参照物不同,我们的“内”“外”责任就不同。作为学者,如果出现在国际讲坛时,学者这一个体身份就不是原来意义的个体,他既代表着所服务的大学,也代表着所服务的国家,场合不同,“内”“外”的责任也不同。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对“内”的责任,而忽略了对“外”的责任。为什么中国人集体在外国人眼里的形象那么差,除了我们整体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外,我们群体对所肩负的对“外”责任出现严重的缺失,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责任还有“上”与“下”的问题,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承担一份社会工作,就都负有对“上”的责任,也负有对“下”的责任。对“上”就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对“下”就是激励、指导属下工作,接受、处理基层的诉求,同时,做好各种服务,既把自己当成战斗员,也要把自己当成服务员。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对“上”,而忽略了对“下”,所以,很多人具有两副面孔,对“上”笑脸相迎,对“下”冷若冰霜;所以,有的人才会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铺张浪费的现象。
责任还有“左”与“右”的问题,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对本部门工作负责外,对其他单位、部门的工作也负有配合责任,这就是“左”与“右”的责任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那眼里就只有本部门的工作,就会缺少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也会缺少配合意识。就不会主动积极地配合、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总之,责任是很复杂的社会学问题,真的值得我们很好地探究。当前,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无论是教师、职工,还是干部、群众,都应该站在学校发展的大局,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很好地理清各自的责任,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实虚”,无论“公私”,无论“上下”,无论“内外”,无论“左右”,都要自觉地扛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