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深化改革 砥砺前行--“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设计”专题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4-05-13浏览次数:223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进研究性教学开展,确保2013-2014学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竞赛的有效组织,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4年5月8日和9日,连续2天利用中午时间分别在明故宫校区和将军路校区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设计”为主题举办了两场“论教悟道”教学沙龙活动。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副校长吴庆宪教授,材料学院院长何建平教授、副院长梁文萍教授,航空宇航学院副院长沈星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马静教授,教研科全体人员以及被推荐参加校级教学观摩竞赛活动的4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两场教学沙龙分别由航空宇航学院和材料学院承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江爱华主持了会议。


    
评价“大调整",改革"大推进"


   
    研讨会上,江爱华从人类教育的三次革命入手,阐述了由于第三次教育革命对高等教育目的、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规模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使得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适应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他指出,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思维来组织教学,把科学研究的理念、精神、态度、方法、工具等运用到教学过程。我校本科教学优秀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的建设紧紧围绕推进研究性教学进行,贯彻、落实、实施好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模式,新的考核方法和新的评价标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我校在公布的2013-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竞赛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本次竞赛是研究性教学的竞赛。与传统教学竞赛相比,无论是评分体系还是竞赛内容、要求都作出了大的调整。在评分体系方面,一改往届针对于传统教学的评价指标,以研究性教学的共性特征为基本要求制定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学总结和后续学习指导等四个环节着重对研究性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在竞赛内容方面,不再局限于往届由教学督导随堂听课现场评分的方式,而是采取定时、定点、定要求的竞赛环节选出优秀教师的优秀课程,再组织全校范围内的示范教学观摩。在教学竞赛环节中增加了“说课”,要求参赛教师阐述课程教学的设计、实施、考核过程,以及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重点考察教师对所授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环境下对教学组织、实施特别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总体谋划和设计。


  
直面 “大数据”,应对“大挑战”


   
    围绕本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的“大调整”,参会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白茹老师认为,现代社会与企业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校推进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正是学生发展、课程建设的需要;人文学院的汤鸣老师提到在她的课程中也曾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反映效果不错,但因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等原因使得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施有阻力,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与教师考核方面,更需要有适宜评价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政策出台,以激励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座谈中,青年教师对于本届竞赛所引导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理念都深感认同,但也表达了作为年轻教师在个人发展与教学科研压力等方面产生的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经管学院马静教授明确指出:学校组织本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目的不仅仅在于比赛,更多在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引导,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革新给教师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围观、等待、抵制只能被改革浪潮所击垮,唯有积极顺应潮流变化,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以学习为乐,在学习中成长,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强大自我,最终才能从中获益,也让学生受益。
 

  
贯彻“新理念”,推广“新模式”
   


    吴庆宪在研讨会总结中指出: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研究性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最终落实在提高培养质量上,让学生受益。吴庆宪进一步指出,推进研究性教学必须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青年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慕课”带来的教学变革,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确立新型的教师观和教学观,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他同时对本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竞赛活动较之以往所作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一新模式、新探索将会对本科教学改革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将会引导更多的青年教师提升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吴庆宪表示,学校在新的科研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已经对实行研究性教学的课程给予了政策倾斜,今后学校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与教学建设工作,希望青年教师们要志存高远,以生为本,勇于推进与践行研究性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