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凝心聚力谋发展,坚定信心再起航。为迎接中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现开设“踔厉奋发的五年”专栏,全方位回顾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过去五年来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发展成就,进一步总结经验、谋划未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号角,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四个回归’,南航决定实体化建设长空学院,这既是响应时势的新要求,更是南航人才培养的新担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长空学院院长施大宁
2018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精神,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校第十六届党委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实体化建设长空学院。
2019年9月,长空学院圆满完成大类招生及长空创新班的选拔工作,迎来实体化建设后的第一批新生,顺利举办长空学院揭牌仪式暨首届长空创新班开班典礼,时任校长聂宏为学院揭牌,院长施大宁与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共同启动了航空航天类院-院协同育人联盟,实体化建设进入新征程。
时任校长聂宏与时任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李骏共同为长空学院揭牌
院-院协同育人联盟启动
四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党委对长空学院的“新”“高”要求,积极探索航空航天大类培养和“长空创新班”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新内涵,党委书记郑永安、校长单忠德等校领导多次听取长空学院实体化建设情况汇报,对长空学院的建设工作给予指导与肯定。实体化建设工作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取得重要进展,学院现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地、文化建设的高地、自主学习的营地和三全育人的阵地。
传承创新、以文化人,建立“润&致”育人新文化
四年来,学院以“布好阵、开好局、建设好、发展好”为宗旨,把握高等教育“时”“势”,逐步形成“润&致”育人新文化。
以“六个一流”凝练“润&致”文化内核,学院围绕新使命、新机制、新文化,提出“六个一流”——即一流的环境怡悦学生、一流的资源面向学生、一流的教师融入学生、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一流的文化熏陶学生、一流的品格塑造学生的育人定位。立足学校“三航”特色,锚定“一流教育教学理念的萌发地和一流教育教学实践的高地”的发展目标,提出以教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激发智慧的“四润”促进学生格物致知、融通致用、创新致善、弘毅致远的“四致”,提出“四商”培养和“五力”协同的育人目标,抓住育人文化本质,以文化人,以文化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以“润&致”为核心的学院文化。
以“润&致”文化注魂育人载体,依托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新工科”专业教育,以“准书院制”为载体,以“润&致”文化为引领,打造“智慧教育空间”,重新建造符合书院育人理念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服务社区。截至2022年,已建成“全时间、全方位、全体系”服务学生的“准书院制”智慧育人新载体,包括:集“智慧教学、自主学习、信息体验”为一体的智慧教室20间;青年信仰之家、美育工作室、“润&致”悦享读书吧、智能飞行器工作室、智能制造工作室等主题创新工作室7间;学生课外活动空间600㎡、自主修读空间500㎡,“红色基因”和“蓝色梦想”文化展示区域2处。2021年,在学生宿舍区试点打造了服务学生成长的学习生活社区——“长空之家”和“御道柒号”跨校区师生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准书院制”向“泛书院制”深化发展,书院制文化育人功能纵向深入。
“准书院制”智慧教育空间
自“准书院制”智慧教育空间建设以来,校领导多次实地视察建设工作。经过四年的建设与运行,已成为学校“文化地标”,建设成果面向学院,辐射全校。截至2022年,共有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水平大学,江苏省优秀生源基地校长、江苏省高校团委书记等3000余人次来智慧教育空间参观、交流、学习。“准书院制”智慧教育空间还先后承担了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校团委、教师发展中心等校内23个部门的各类赛事、会议、培训,并建成了“7号楼智慧教室预约使用系统”服务全校师生,上线以来校内预约使用已超过3000场次。
校领导视察长空学院“准书院制”智慧教育空间建设情况
以生为本、开放创新,建构人才培养新机制
四年来,作为全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试验田”和优秀生“精英化培养”的基地,长空学院积极探索航空航天类培养和“长空创新班”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内涵,建立了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协同培养的新机制。
依托院-院协同育人联盟,通过跨学院“2+2”协同培养模式和灵活多样的大类分流机制,形成以“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实践、四突出”为特色的“横-纵-横”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联动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顺利举办三届航空航天类专业文化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实现航空航天类专业“新工科”分类培养。长空创新班汇聚全校优势资源,采取四年一贯制培养,实行“四化五百”培养模式(“个性化、自主化、国际化、精英化”“100%理工科专业任选、100%本硕博连读资格、100%双导师个性化培养、100%国际化交流资助、100%全体系科研学术训练”),实现“准书院制”下的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培养“双轨并进”新体系。
院-院协同育人联盟专业认知教育:航空航天类专业文化节
依托航空航天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协同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成绩斐然:2019年至今,长空学院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共620人次,其中国家级273人次,省部级347人次。2020年至今,长空学院学生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十大杰出青年、校长特别嘉奖、标兵班级、标兵宿舍等多项荣誉称号,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1项,省级项目41项。首届长空创新班学生(2019级)全员获得推免资格,50%以上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其中4人选择海外一流大学留学深造,25人选择国内攻博(13人入选本校本-博-师贯通计划,9人选择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攻博);推免本校的27名学生的研究生导师均分布于我校优势学科下的院士团队或百强创新团队。
学生获奖部分示例
多效并举、以润促致,建构协同育人新格局
四年来,学院坚持以“润”促“致”,立足内外循环,促进各要素汇聚、融合、相济,实现高水平的院-院(处)协同、校企贯通、校际互动、国际互通,形成内外循环相济共生的“跨界融合”协同育人生态。
以准书院制建设丰润“润&致”文化,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将思政教育多层次、全方位融入航空航天大类和长空创新班学生培养过程,持续以“润”促“致”。立足内循环,以“院-院、院-处”协同育人联盟为依托,聘请首席导师、“1+X”班主任、新生之友、学术导师等,实现资源汇聚下的“柔性、丰富、多样、有效”的师生互动机制;立足外循环,创新方式方法,通过聘请家校辅导员、“润 &致”文化导师、引进优质校外师资等方式方法,不断获取协同、贯通、互动、互通的外延性助力,形成了有序高效的育人联动发展新格局。
以主题创新空间融合“润&致”文化,打造“五育并举”新体系。围绕“五育并举”育人新要求,开展智慧教育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建成跨校区“泛书院制”建设、智慧教育空间管理等五个一体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硬件建设与育人功能相耦合、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相契合,为“准书院制”智慧教育空间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支撑。搭建“润致”课堂智能化管理平台,包含“一杯咖啡的故事”“三自行动”“长空‘劳动+’课堂”“艺体天地”等二十个主题活动,建立“五育并举”考核评价体系,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实现两课堂的交叉融合。依托美育工作室、智能制造工作室、青年信仰之家等主题工作室,打造“智汇长空,共创未来”创新实践文化月、“翰墨润长空”、“润&致”读书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等模块清晰,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形成“专人负责、教师指导、学生自治”的“准书院”学生管理运行体系。
以特色主题活动深化“润&致”文化,形成品牌活动新内涵。依托长空学院打造的十余项品牌教育活动,建成高水平师生交流平台,不断丰富“润&致”文化内涵。这些品牌活动先后邀请赵淳生、胡海岩、朱荻、宣益民、郭万林等10余名院士,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原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及众多国家教学名师、行业总师、著名书画家等100余位校内外老师做客,群星荟萃,实现专业行业学科交叉引领,人文素养思政文化引领。
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师生交流活动
例如“一杯咖啡的故事”围绕“收获温暖、感受珍贵、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学会感恩”主旨,迄今已成功举办100余场,线上线下参加人数超过20000人次;航空航天类专业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围绕“四个全面”育人目标,实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的行业、专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续火烛心·寻迹长空”活动,打造航空精神的师徒传承,孕育接续奋斗的新生力量。“行学党史”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师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50余次,覆盖师生1600余人次,得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学校官微两次专题推送。“一杯咖啡的故事”特色活动获评《工信部思政教育“百佳”案例》,“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特色品牌活动被江苏省教育关工委评为工作创新一等奖。“润致”文化育人持续深入,形成了一二课堂和谐交融的教育生态,为践行“三全”育人贡献了新智慧。
“行学党史”系列活动被央视报道
“一杯咖啡的故事”获评《工信部思政教育“百佳”案例》
“润致为基育英才,长空万里铸重器”。在南航,“长空”是一份荣誉、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和追求。长空学院实体化建设的历程是南航“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次生动育人实践。2022年3月,学校印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 年工作要点》(党字〔2022〕7号)要求“继续探索长空学院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协同培养的准书院制模式”,学院实体化建设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秉承“六个一流”的育人定位,坚持“润&致”文化引领,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国之大者”,以“更加多元的书院、更加温暖的教育、更加开放的办学、更加自主的学习”践行“四个回归”,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能力,跑出育人“加速度”,为把南航建设成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不竭动能,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南航智慧、南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