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12
04月
我校软件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40号),正式公布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3家单位入选,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建设的软件学院成功入选。我校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重点领域为嵌入式软件。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20年6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1号),提出“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并于2020年10月启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申报。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以“嵌入式软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效为基础,学校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海尔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组建嵌入式软件技术攻关与军民应用一体化的建设团队,成功申报并获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一贯重视高素质软件人才培养,具有完备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11
04月
我校连续三年成功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立项名单,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教授领衔申报的《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风险与管控体系研究》成功中标,获批立项。这是南航历史上成功中标立项的第10个、近三年成功中标立项的第6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我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设立的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基金项目,以发布选题公开招标形式遴选,投标竞争非常激烈。本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共有85家单位(含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130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江苏省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以及我校等7家单位中标;在工信部所属高校中,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我校4家单位中标。近年来,学校科研院不断加大对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力度,充分发挥学院、研究机构以及创新团队的科研主体作用,持续加强重大项目的选题谋划和前期培育工作,对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团队组建、标书填报、专家论证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精准服务,从而在重大项目争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
09
04月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研究生代表座谈会
4月7日,我校在明故宫校区、将军路校区同步举行2022届毕业研究生代表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副校长施大宁,党委副书记陶勇、刘宇雷出席会议,党政办、研究生院/研工部负责同志,第十二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代表,2022届毕业研究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分别由陶勇和刘宇雷主持。会上,研究生代表分享了在校期间的求学经历、成长感悟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表达了对学校培养、导师指导、同学关心的感谢,表示将“小我”投身服务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决心,同时衷心祝福南航七十周年生日快乐。第十二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代表,航空学院王同光教授、能源与动力学院张天宏教授、自动化学院肖岚教授、机电学院张臣教授依次发言,希望同学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远大人生目标,保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强乐观的精神,在知行合一中研究真学问、练就硬本领,持之以恒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切实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代表学校对毕业生送上美好祝福。希望同学们要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周万物”,既要读好“有字之书”“有用之书”,更要读好“无字之书”“无用之书”,不断丰富知识、增
09
04月
我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4月7日,我校在将军路校区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校党委书记、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郑永安,校党委副书记、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宇雷出席会议,党政办公室、将军路校区管委会、公共实验教学部等主要负责同志,驻校区各学院院长参加会议。郑永安主持会议。党政办主任张启钱传达了4月4日江苏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4月5日江苏省内部分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的主要精神和省市区应急状态下校园疫情防控的明确要求,汇报了我校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志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依次汇报了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的具体举措和统筹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相关情况。刘宇雷指出,当前江苏省内高校疫情防控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学校严格执行属地防控政策要求,坚决把好“校门关”,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同查同检”,全面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力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安排,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同时精心组织好毕业研究生离校事宜。郑永安强调,各单位要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严格落实上级防控要求和规范流程,一丝不苟、毫不松懈抓好精准有效防控,坚
08
04月
媒体同期声丨《光明日报》刊载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毛军逵教授...
编者按:今日《光明日报》6版“红船初心”专刊推出了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毛军逵的文章《松绑手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现转发全文报道如下:松绑手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线上一键提交、全流程自动跳转、全过程跟踪通知……学校“一站式”科研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进一步简化了课题申报的流程,给我们一线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南航进一步在服务科研和科研工作者上“下功夫”,从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表格自动填报、高端人才引进绿色直通道到分类多元人才评价和多维人才发展体系打造,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目前科技体制改革多点突破、特别是在基层持续深层次推进所激发的蓬勃活力。 各项有效有力有为举措的推出,为科研团队发展进一步“放权、松绑”,为科技创新进一步“助推、提速”。能够更加沉下心来专注科研,是我和团队成员最切身的感受。 学校持续完善科研政策及评价体系,让一线科研工作者更加专注于高质量成果的产出,我明显感觉到,在科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团队的老师焦虑少了、目标更聚焦了、在科研中扎得更深了,我所在的团队也不断取得的新突破。 作为“三航”特色鲜明的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是南航科
07
04月
我校组织开展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演练
4月6日,我校在将军路校区开展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江宁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校园组组长杨晓莉在线指导,江宁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校园组副组长袁华北到场指导,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陶勇、刘宇雷、黄炳辉,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院级党组织书记参加演练。本次演练设置应急启动、校地联动、校园封闭、流调溯源、隔离转运、防控消杀、区域管控、后勤保障等场景。演练依托学校疫情防控信息化指挥中心平台,展示了校园应急状况下全场景、全环节、全流程的应急处置过程,全方位检验了学校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演练结束后,学校召开了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总结研讨会。会议指出,本次演练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组织严密、流程顺畅、配合默契,真实模拟了应急处置场景,有效检验了我校应急处置预案的操作性,为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会议强调,各单位要通过此次演练查找问题、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要从严从细落实应急处置预案要求,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措施上要不打折扣,全力协同做
07
04月
我校参加江苏省部分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
4月5日下午,江苏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召开部分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党委副书记陶勇、刘宇雷,校长助理黄炳辉,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遥,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晖,校疫情防控工作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明故宫校区视频参加会议。会上,葛道凯通报了省内个别高校校园疫情防控破防的后续情况。我校及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6所学校汇报了学校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会议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应急状态,明确提出外卖不进校园、教职工尽力安排居家办公、进校人员须每日一检、有医院行程的师生要进行健康监测、开展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强化与属地联防联控等要求。张爱军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再推进,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二是措施落实上要坚决不打折扣;三是一旦发现问题,要坚决截断传播链;四是要坚决严肃纪律,压实属地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会前,秦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学校组按照上级要求来到明故宫校区学生食堂、快递点等重点场所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06
04月
我校举行2022年外事工作会议
3月31日,学校召开2021年外事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副校长施大宁、姜斌出席会议。会议由姜斌主持。 姜斌指出,过去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的双重挑战下,学校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若干个“第一”的成绩,开创了主动作为、多元并进的工作新局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会上,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卓、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泉元依次汇报了2021年度国际合作、国际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并详细介绍了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度国际合作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徐海燕、先进团队代表陈谋分享了国际合作工作经验与感悟。航空学院、机电学院作为学院代表交流发言。在自由讨论环节,各学院的代表就国际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言献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施大宁指出,学校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发展,为实现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郑永安在讲话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既
06
04月
人事处/高级人才办召开2022年人事人才工作交流会
3月31日至4月1日,人事处/高级人才办在明故宫校区、将军路校区分别召开三场人事人才工作交流会。副校长姜斌出席会议,各学院、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人事处/高级人才办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人事处处长/高级人才办主任崔海涛主持。会上,人事处副处长/高级人才办副主任王群伟介绍了2022年我校职称工作政策变化要点。重点解读了高级职称指标测算原则及整体情况,并对今年职称评审实施中有关规则的调整进行了详细说明。围绕扩大办学自主权实施成效主题,各学院和相关直属单位重点介绍了本单位2021年师资引聘、副高职称学科组评审和绩效考核的执行情况、特色做法与不足;同时,立足“十四五”新阶段和“五十百千人才工程”新任务,各单位介绍了在凝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机制、创设发展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精准引育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等方面的顶层谋划和思路举措。 崔海涛从“实施‘五十百千人才工程’”、“柔性人才的引聘与考核”、“2020-2022聘期考核及新一轮岗位聘任”、“‘百强创新团队建设’”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就如何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推进2022年度人事人才重点工作进行
06
04月
荣誉丨“日内瓦国际发明评审日”斩获3项金奖,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16日-27日,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评审日”(原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通过线上评审的方式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本届日内瓦国际发明评审日共设四项组委会大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遴选的5项科技成果参加此次日内瓦国际发明评审日,获得了1项特别嘉许金奖、2项金奖、1项银奖和1项铜奖。其中,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郭训忠教授团队的“金属管材矢量柔性弯曲成形技术与装备”荣获此次日内瓦国际发明评审日的最高奖项——特别嘉许金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吴启晖教授团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空中频谱监测系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黄圣君教授团队的“智能主动学习机”荣获大会金奖。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郭训忠教授团队的“金属管材矢量柔性弯曲成形技术与装备”先后突破长寿命陶瓷内衬模具制造技术、成形系统空间位姿精准控制与工艺解析技术、自适应回弹补偿技术,高效、精准地实现具有复杂空间轴线或复杂异形截面的金属弯曲构件一次整体成形。与传统弯曲技术相比,这种成形技术及装备显著提高了壁厚均匀性和复杂空间轴线的整体性,且成形效率提高1倍以上,实现了多种难变形材料体系多曲率及连续变曲率复杂空心构件整体精确成形,在航空航天、核能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3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64
/
632
跳转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