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16
05月
公用房改革工作纪实①丨航天学院:抓住机遇 破解难题 以改革为契...
编者按:公用房管理改革是推动建立资源使用的成本意识、提升公用房使用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本年度学校的重点工作任务。2022年是学校正式实施公用房管理改革有偿收费的第一年,为便于各学院制定院级公用房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盘活学院公用房资源,推动公用房合理使用,学校将陆续刊发部分学院公用房使用管理改革经验供各学院借鉴。公用房资源的高效使用,是推进高校内涵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学校各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公用房资源日益紧张,为了缓解用房矛盾,合理进行公用房动态调配,近10年来,校院两级均积极探索,探寻公用房管理改革的可行方向。2019年,学校将公用房管理改革提上工作日程,上半年,国资处指定航天学院为公用房调配管理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以积累改革经验,探寻改革成效。2020年学校发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明确公用房校院二级管理,学院内部用房有自主调配权,学校对学院用房按照定额配置、超额有偿的原则进行管理,学院内部自行出台核算收费方案。2021年学校发布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用房定额核算管理办法》,明确了校院核算标准,为学院内部进一步制定院级公用房使用管理
16
05月
媒体同期声丨《光明日报》刊载我校顾冬冬教授文章《情系祖国 矢...
编者按:202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刊载我校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基础科研与人文社科处处长顾冬冬的文章《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情系祖国 矢志完成梦想“拼图”》,讲述了他扎根祖国大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的学习、成长历程。现转发全文如下:【一线讲述】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情系祖国 矢志完成梦想“拼图”讲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科研与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 顾冬冬2009年初夏,不到30岁的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博士之后,来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开启了作为“洪堡学者”的研究生涯。我选择了一项在当时很有挑战性的前沿研究课题——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激光增材制造。即便在十余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留学两年间,我整天沉浸在实验室里,熟悉各类装备、掌握工艺方法、理解科学原理,向着激光增材制造的国际学术前沿不断迈进。留学结束后,回到培育我的南航,回归航空航天领域,是我坚定的选择。我从事的增材制造研究亦称3D打印,就是从点到面再到体去制造三维零件,并赋予它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性能。回归祖国后,我心中的科研创新
16
05月
学工系统集体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
5月12日,学工系统第四期“一月一研习”集体政治理论学习会召开,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重要回信精神。校党委副书记刘宇雷出席会议并讲话。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艺指委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参加研习。
15
05月
我校召开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首场事迹分享会
5月13日,我校举行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首场事迹分享会。校党委书记郑永安,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校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出席会议。2013“南航年度人物”李晋斌教授主持。会上,“天问一号”火星信标团队代表、航天学院副教授张子建,南航法律援助中心团队代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志宏,“钱伟长讲座教授”、航空学院教授范钦珊,民航学院研究生丁文浩,“梦想领航员”本科招生工作团队、招生办公室主任徐俊珠分别从服务国防战略、服务社会进步、热爱教育教学事业、传递理想信念信仰、选拔优秀生源等方面分享了感人事迹。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代表(提名)共同朗诵了《我和我的南航》,讲述了他们在求学、科研、教学道路上感受南航文化、传承南航精神的心路历程。郑永安代表学校党委对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表示祝贺和敬意,对他们扎根岗位创造的不平凡业绩给予肯定。他指出,组织评选出的年度人物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南航师生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团结俭朴唯实创新”校风、“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校训的深刻内涵。希望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牢记
14
05月
学校召开“清廉南航”建设工作推进会
5月12日,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杭育新主持召开“清廉南航”建设工作推进会,学习贯彻学校党委《关于推进“清廉南航”建设的意见》,细化落实今年各项建设任务。会议听取了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思路及具体工作打算,并就如何实现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等建设任务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强调,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及履责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一是聚焦“四清一廉”工程建设,切实将“清廉南航”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贯穿在今年各项工作的始终,致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文化生态。二是打造更多“清廉南航”建设品牌,发挥学工、研工、机关党委等已有教育平台优势,擦亮“清廉南航”宣传教育周品牌,汇聚全校智慧和力量,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及师生员工塑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价值取向。三是全面推进“清廉单元”建设,通过“清廉学院”、“清廉机关”、“清廉产业”、“清廉后勤”等单元的全面创建,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办、机关党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科研院、财务处、审计处、人事处、后勤
13
05月
我校召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专题推进会
2022年5月7日下午,我校召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专题推进会。校长单忠德院士,副校长宋迎东,发规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国资处、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航空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学术带头人、教师代表等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宋迎东主持。航空学院院长魏小辉汇报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情况,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高存法从实验室建设目标、研究方向等方面介绍了实验室重组方案规划,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招启军介绍了实验室重组工作思路。学术带头人裘进浩、卢天健、袁慎芳、赵宁、王立峰分别对实验室重组工作提出了建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依次围绕实验室重组的机构编制、公用房调配、落地载体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讨。宋迎东介绍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的总体安排计划,并就实验室重组的目标定位和内涵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单位选择、实验室重组的顶层规划及人员协调等问题回应了大家的提问。单忠德代表学校向大家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付出的辛勤汗水表示感谢。他表示,大家解放思想、视野开阔,通过广泛凝聚共识、建立健全队伍,推动国家级重
13
05月
我校召开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研讨会
2022年5月4日下午,我校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研讨会。校长单忠德院士,科学出版社工科分社社长毛莹,教务处处长孔垂谦,机电学院院长傅玉灿以及有关负责同志,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机电学院副院长于敏主持。柯世堂代表教务处对学校领导、教材参编专家和科学出版社在教材基地建设工作中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机电学院在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会后组织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次推进会将进一步推动工信部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相信基地一定能打造出理论新、质量高、受众面广、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系列精品教材,在全校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机电学院院长助理朱海华代表机电学院汇报了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建设情况,介绍了一流专业和课程配套教材建设、工信部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开放课题研究、“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系列教材编写团队及编写选题等相关工作情况。各教材编写团队随后依次汇报了教材建设进展情况。毛莹代表科学出版社着重介绍了系列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及教材出版流程,并就教材出版基金申请方向等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她表示,新时代教
12
05月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为青年学生讲授思政课
近日,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到天目湖校区为青年学生讲授思政课。青年学生代表、驻校区工作人员代表参加。校党委副书记刘宇雷主持。郑永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从政治高度阐述了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一要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两年多来中国抗疫的经验充分证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疫情防控规律的最优选择,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成功实践。他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对高校进行人才自主培养、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郑永安强调,广大青年学子要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牢记疫情防控就是“国之大者”,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自觉遵照执行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校园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作为自觉追求,潜心学习研究,练就
12
05月
我校召开《自动控制原理》全国优秀教材培育项目建设研讨会
5月9日下午,《自动控制原理》全国优秀教材培育项目建设研讨会在明故宫校区综合楼920会议室以线上线下混合形式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优秀教材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刘丁教授和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线上担任评阅专家,科学出版社工科分社社长毛莹、资深编辑余江线上参会。项目负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姜斌、教务处处长孔垂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朱建军、教务处副处长柯世堂,以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魏佳丹和项目团队成员张绍杰、陆宁云、唐超颖、刘剑慰、丁勇等老师线下参加了会议,我校各全国优秀教材培育项目团队线上参会。会议由魏佳丹主持。孔垂谦首先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本次参会专家对我校全国优秀教材培育项目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教材进行培育,旨在形成标志性教材建设成果,为学校的教材建设改革提供示范作用。姜斌代表项目组汇报《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培育情况。该教材有悠久的建设历程、特色鲜明的工程案例、突出的建设成果,本次修订将围绕人工智能+新形势下的内容更新、教材思政、数字化等方面开展建设。毛莹指出《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是
12
05月
我校4个申报专业全部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2022年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评审结果,我校信息工程、软件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工业工程4个申报专业全部入选建设点,入选数量位居江苏省本科高校第二。近年来,我校深耕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创新链、教育链和产业链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学校充分发挥“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优势,强化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了集“学生实习、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科创和科技攻关”为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16个,其中成飞-南航“智汇蓝天”、508所-南航“探秘深空”、“卓越空管”3个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被认定为首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深化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以服务谋合作、用贡献促协同”,探索建立了“企业项目式”实习新模式,建设了精品“企业项目式”实习基地80个,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谋划建设了以区域产业发展为牵引,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产业学院4个,民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体系建设,提升专业与产业契合度,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40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68
/
641
跳转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