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14
01月
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巩固拓展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月11日,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全体党委委员,各院级党组织、各机关职能部处主要负责同志,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单忠德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代表学校党委作总结报告。他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着眼开创伟大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总结好、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首要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把学习党史作为共产党人一生的必修课,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郑永安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工信部党组要求,在部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任务。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受到了
14
01月
我校召开2021年度科技工作会
2022年1月7日,学校2021年度科技工作会在将军路校区1号楼527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副校长宋迎东,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院副院长沈建新主持。会上,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孙永荣代表科研院和装备工程部,从科研经费、基础研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研、科研产出、科研平台、科研管理、型号研制等12个方面汇报了我校2021年科技工作成效,并围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我校2022年度重点工作及举措。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研究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精心组织策划以及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年度科研经费继续高速增长,年度科技经费达26.38亿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质量科研产出、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再上新的台阶。会上,自动化学院、航天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做了经验分享。——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加强合作。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张卓然从学院顶层设计、提升科研管理服务、强化校内协作等方面,分享了如何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促进高质量产出、提前谋划人才项目,带动衍生新的科研方向,促进学科、特色专业增量发展的成功举措。—
14
01月
我校召开2021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1月10日,我校召开2021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单忠德院士、副校长施大宁,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学生处、校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学办主任,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指导教师代表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施大宁主持。教务处处长孔垂谦做了题为《汇智聚力,务实创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工作报告,他从课程思政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拔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8个方面,系统总结了2021年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举措及成效,明确了2022年本科教学的重点任务,学校将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标志性成果培育与教学内涵建设并重、重点工作推进与教学规范建设并重,扎实推进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着力构建具有南航风格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周克印做了题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报告,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优化教师发展体系、推进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专业校内评估路径等四个方面详细汇报了2021年度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机
12
01月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
1月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郑永安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杭育新陪同调研。 院长王智就学院2021年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重点汇报了2022年学院在优势学科提升、优秀师资领航、思政课程创优、卓越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培育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改进设想和方案。院党委书记徐川汇报了2021年党建工作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学院党管人才、教学质量提升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院领导班子成员陈红桂、何畏依次就思政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培育、学科方向凝练、科研成果培育等工作进行了汇报。 郑永安指出,2021年我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完成自身各项任务的同时,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在人才工程、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郑永安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马言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教学为本,不断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寻求教学方法和成果诸方面的新突
12
01月
我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我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学校于1月6日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赵淳生院士、宣益民院士、郭万林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代表,首批百强创新团队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姜斌主持。单忠德代表学校作了题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 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人才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刻分析和研判了当前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学校“十四五”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主要思路与落实举措。他强调,面向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厚植聚才沃土、强化育才载体、搭建用才舞台、营造爱才生态,全面建成一支由战略科学家引领,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科技人才为骨干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建立高水平领军
11
01月
媒体同期声丨《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编者按:2022年1月10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特刊聚焦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报道,以《“负重奋进,航空报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纪事》《校园“直通车” 服务“零距离”》《打造流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三篇文章整版专题报道南航党史学习教育迅速掀起热潮、不断推向深入,开展了系列重点突出、亮点频出的特色活动,将红色基因镌刻在蓝色梦想的新征程中,成为南航党史学习教育的闪亮名片。据了解,这也是《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特刊系列报道的“收官之作”。现转发全文如下:“负重奋进,航空报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纪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央宣讲团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南航干部师生通过集体研讨、宣讲报告会、专题思政课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之中,拥有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该校始终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负重奋进,航空报国”已经成为南航特有的办学精神。2021年12月24日,党史学习
11
01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光荣榜
编者按:过去的一年,全体南航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新应变,乘势而上,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年度“答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光荣榜新鲜出炉。
10
01月
我校召开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会
2022年1月4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会在我校综合楼920会议室召开。校长单忠德院士、副校长施大宁教授,机电学院院系领导、专业与课程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隋少春、副总工程师牟文平,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胡华强、工科分社社长毛莹线上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孔垂谦主持。施大宁在开幕辞中首先对成飞集团和科学出版社一直以来对我校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从新时期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科发展的背景出发,充分肯定了高校联合企业及出版社开展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学校、国防企业、出版社三位一体的教材基地建设模式将正式启动,基地建设应以本次合作为契机,健全教材建设工作体系,完善教材制度规范,加强教材工作研究,彰显学校学科和行业特色,期待三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于敏代表机电学院汇报了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围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系列教材规划、专题研究开放课题规划、教材成果交流规划”等内容进行了
10
01月
我校首届博士后论坛成功举办
1月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博士后论坛在将军路校区1号楼4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姜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处处长薛万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基金管理处处长陈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字人才研究中心主任王修来教授、各学院分管博士后工作的领导、各学院近100名在站博士后、博士生代表参加论坛。主论坛由人事处处长/高级人才办主任崔海涛主持、分论坛由人事处副处长黄海鸣主持。会议首先由姜斌副校长致辞。姜斌对各位嘉宾参加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十三五”以来博士后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姜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不断推进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畅通博士后人员的晋升通道,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青年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薛万里处长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致辞,薛万里重点介绍了博士后制度在培养、吸引、使用高层
08
01月
媒体同期声丨《光明日报》专访我校教师全荣辉南极考察生活
编者按: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我校航天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全荣辉参与了此次南极考察任务。1月4日,全荣辉顺利完成考察任务,登上雪龙号启程回国。《光明日报》就南极考察任务对全荣辉进行了专访。现刊载全文如下:在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月4日,在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南极中山站,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全荣辉顺利完成全部科考任务,结束一年多的南极生活,启程回国。我国在南极科考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这背后离不开那些辛苦付出的科考队员。在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月5日,记者连线全荣辉,听他讲述真实的南极科考生活。“修理设备成了家常便饭”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全荣辉依托国际子午圈空间站科学计划,前往南极探索空间物理和空间科学的相关问题,在此次南极考察任务中主要负责中山站高空大气等空间环境观测任务,负责高频雷达等多套空间环境观测设备的运行、数据处理和维护工作。在很多人看来,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32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74
/
633
跳转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