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02
11月
江苏省档案局来我校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10月30日下午,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陈万田一行四人来我校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校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陶勇同志以及档案馆相关人员迎接了检查。在汇报会上,江苏省档案局社会事业处谢微处长宣读了行政执法检查告知书,介绍了检查程序、内容和要求。陶勇副书记对省档案局来我校进行执法检查表示欢迎,希望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进一步推动我校档案工作。王伟馆长汇报了我校档案工作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工作的思考。会后,陈万田副局长带领执法检查专家到档案馆进行了现场检查。最后,检查组专家分别向我校反馈了检查意见,陈万田副局长总结了各位专家的检查意见,对我校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我校档案工作在学校党委和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江苏高校档案系统做出了成绩、做出了影响,一些好的工作举措、工作思路值得向全省档案界推广学习。同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对我校档案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扩大档案信息资源收集范围;二、加强特色档案收集及特色馆藏建设,特别是具有南航特色的航空航天特色实物档案的收集;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规范电子档案元数据归档;
02
11月
“智慧校园创新高校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7年11月1日上午,“智慧校园创新高校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将军路校区1号楼5楼信息化技术中心召开。副校长黄志球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秘书长郑铿教授、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俊良教授、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明荣教授、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副主任曹争以及来自工信部直属高校和江苏省高校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和领域专家、信息化处(信息化技术中心)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信息化处处长袁家斌主持。副校长黄志球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我校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技术中心启用的相关情况。他指出,随着我校改革发展的深入,信息化建设提到了新高度,信息化技术中心的正式启用将极大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有效支撑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加速发展。希望本次研讨会既能为各兄弟高校信息化建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由衷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够对我校信息化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郑铿教授、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俊良教授分别致辞,对我校信息化技术中
02
11月
我校信息化技术中心正式启用
11月1日,位于将军路校区1号主楼5-6楼的学校信息化技术中心正式启用,面向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技术中心的建设,主要依托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投入,2017年初开始改造,9月底完成基础改造,并进行了试运行,11月1日,信息化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信息化技术中心汇聚了我校各类信息化资源和力量,集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信息技术体验、IT创新创业、多校区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体师生,立足全校,建有将军路校区数据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开放式学习区、云教室、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国际带宽服务保障室以及综合服务大厅,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位于6楼的计算机实验室面积共约2000平米,448个机位,多种布局,保障学校各类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需要。开放学习区内由学生咖啡吧、风格多样的座椅以及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构成了“互联网+”学习空间,是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开放办学和自主学习的重要示范。国际互联网访问保障室借助“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国际带宽保障服务和IPv6技术,为师生提供流畅的国际资源访问服务。位于5楼云教室将采用虚拟化和云桌面技术,支持教学应用快速部
02
11月
荣誉丨计算机学院数据库团队斩获中国数据库大会最佳论文奖
2017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第34届中国数据库大会(NationalDatabaseConference)上,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秦小麟教授,李博涵副教授指导团队(硕士生:邓丹苹、郑伟、邵路伊)撰写的论文“DynamicTop-kQueryProcessingBasedonGridIndex”被评为大会最佳论文(唯一)。这是我校首次在中国数据库学术大会上获此奖项。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NDBC)始于1977年。自1999年数据库专委会成立以来,数据库专委会继承中国数据库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办好这一传统的数据库盛会,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和海外华裔数据库研究者、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一个大中华数据库论坛,交流有关数据库研究与应用的成果和经验,探讨数据库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NDBC会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34届,而本届大会恰逢数据库专委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老中青数据库学者集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中国数据库领域辉煌奋进的发展历程。最近几年,会议收到论文数量逐年递增,而论文录取率却逐年递减,标志着数据库年会影响范围的扩大和论文质量的提高,已经吸引了不少海内
02
11月
副校长宋迎东会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外宾
11月1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校长助理MikeBenzakei教授一行来访我校,宋迎东副校长会见外宾,国际合作处、航空宇航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谈。宋迎东副校长欢迎MikeBenzakei教授来校访问,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希望两校立足双方特色学科,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交流,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积极推动科研合作,建立合作平台。MikeBenzakei教授介绍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尤其是工学院的特点及学科设置情况,认为双方可以寻找到很多共同感兴趣的合作内容,希望与我校的合作能够多点开花,取得成果。会谈时,双方就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共同举办学术会议、以及在相关专业采取“3+2”模式开展合作办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MikeBenzakei教授一行还参观了我校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闻链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OhioStateUniversity),简称OSU,创建于1870年,是一所坐落于美国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北部的顶尖老牌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国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21成员,北美顶级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
01
11月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
2017年10月27日下午,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会议开幕式由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阮新波教授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许希武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宣读了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聘任等相关文件,并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委员颁发了聘书。学术委员会主任臧克茂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接着听取了重点实验室主任阮新波教授作的工作报告。各位委员针对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通过了重点实验室下一年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计划,明确了重点实验室的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即:起动/发电技术、高温电力电子集成技术、机载电动机及其控制、固态配电和电气系统健康管理。各位委员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与殷切期望,希望重点实验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紧密围绕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多电”特点,进一步加强与工业部门的合作和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为我国多电飞机电气系统领域的技术引领与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主任:臧克茂院
31
10月
中国科学报:用一个专业撬动一个行业
2017年10月,中国直升机专业迎来60华诞。10月31日,《中国科学报》以“用一个专业撬动一个行业”为题,对直升机专业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对我校直升机专业和国家的直升机行业进行了全景式报道,提升了直升机专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31
10月
校长聂宏到能源与动力学院调研
10月23日,校长聂宏来能源与动力学院调研、座谈,学院党委书记刘鑫、院长崔海涛、党委副书记王霄、副院长谭慧俊、徐惊雷、张天宏以及全体系主任参加了座谈会。崔海涛首先对学院上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总结汇报,重点介绍了党建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学生工作等几方面工作的成绩和亮点。接着,介绍了包括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完成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推进学科及科研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等学院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并着重汇报了学院在推进综合改革、成立教学科研实验中心、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等问题的思考和做法,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刘鑫代表学院党委对聂校长在十九大召开之际,来到学院看望师生、深入调研表示衷心感谢,对学校长期以来对二院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二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全院师生,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争取创造更多更好的成果,为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献礼。聂宏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学科建设和校企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聂宏指出,学校和学院留人不能被编制问题所束
30
10月
改革进行时丨专职科研人员: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和新兴力量
日前,我校发布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职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办法》(校人字[2017]16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发布,是我校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加强“双一流”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大力推进我校“四支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专职科研人员是具有独立开展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力,并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工作职责的科技人员。打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职科研队伍,既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保持旺盛研究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放眼世界,强有力的专职科研队伍已经日益成为一流大学的创新动力。《办法》的发布是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身份明确任务清晰专职科研队伍是我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四支队伍”之一。《办法》明确了A类专职科研人员在聘用方式、职称评审、项目申报、晋升通道、工作条件、社会保险、子女入托等方面与“非升即走”专任教师同等待遇。学校专职科研人员工作任务清晰明确,主要以基础、应用研究及工程研发等为本职工作,专职科研人员长期处于科研第一线,对相关研究领域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较为熟
30
10月
荣誉 | 航天学院夺得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
2017年10月,历时一个半月的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落下帷幕。我校航天学院李爽教授团队代表南航航天学院参赛。在两位指导老师李爽和杨洪伟共同带领下,杨彬、黄旭星、佘余琛、刘学文、李文丹、孙盼、李胤慷、曹凯等队员在竞赛期间发挥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解决了多个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终,我校代表队夺得甲组冠军。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最早由清华大学发起,目前已发展为国内航天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高水平的专业竞赛。每届竞赛冠军得主获得下一届竞赛的举办权。本届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清华大学宇航中心共同举办,吸引了包括南航、国防科大、清华大学等高校、航天和中科院的相关院所机构共40支国内代表队,以及3支外国研究机构代表队参赛,在最终截止日期之前甲组共有8支代表队提交了有效结果。本届竞赛甲组题目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波束监测集群轨道设计与优化任务,要求参赛团队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优化设计3颗卫星轨道,完成对所有18颗GEO卫星波束监测,并最小化任务所需时间。本届竞赛引入了新赛制。参赛团队可以实时通过邮件提交可行解,主办方每天更新竞赛排行榜,使得竞赛过程更为激烈。在竞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38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51
/
639
跳转到
X